印度廢除大額紙幣引發「錢荒」 莫迪或將付出巨大代價

@ 2016-11-22

11月14日,印度加爾各答活動人士抗議政府停用兩種面額盧比。

為了整治腐敗並整頓地下經濟,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於11月8日宣布廢棄500盧比和1000盧比鈔票。兩週過去了,此舉正在引發日漸嚴重的後果,外界擔憂這可能使亞洲第三大經濟體陷入一場流動性危機。

印度是一個高度依賴現金的經濟體,流通中貨幣總值大約相當於官方國內生產總值的12%,被取消的兩種面額的紙鈔佔印度流通貨幣總值的80%以上。據瑞信(Credit Suisse)估算,由於僅有少數人擁有銀行賬戶以及在線交易機制匱乏,印度人超過90%的消費行為通過現金完成。

《南華早報》的文章說,莫迪政府上台兩年半以來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要將規模巨大的「黑色經濟」整頓到正式經濟部門當中,從而增加稅收並抑制犯罪和腐敗。印度地下經濟大約相當於官方GDP的20%至75%。

按照莫迪政府的方案,印度民眾目前可以將最多4500盧比(起初限制在4000盧比以內)的舊版鈔票兌換成新版。超過這一額度的現金必須在年底前存儲到銀行賬戶中才能保值。同時,儲蓄總額超過20萬盧比的人可能會受到政府調查。

路透社的報導說,由於只能獲得少量更小面額鈔票並且新版鈔票緊缺,印度消費者正在縮減開支。消費者支出在印度經濟中所佔比重達到56%。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甚至大型企業的供應鏈正陷入停滯。報導說,這可能導致當前季度企業營業利潤下滑至多40%。

印度政府承認,印鈔推遲以及自動取款機技術問題引發的混亂可能會持續數週。政府方面稱,出於對行動洩露的擔憂,他們此前不能提前印製新版鈔票並調整取款機。

據一些分析師估算,在政府宣布大額鈔票失效的第一周內,從出租車司機、街頭商販到大型消費品企業,他們的收入減少了至多80%。其中,佔印度GDP三分之二的服務業遭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匯豐銀行(HSBC)在一份報告中稱,取消大額流通貨幣的舉動可能導致印度經濟增速在未來12個月下滑至多1個百分點。長期的積極影響則要取決於印度政府接下來採取怎樣的改革措施。報告說:「如果政府接下來採取大量改革措施,隨著『黑色經濟』向官方經濟轉移,此舉將會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

但路透的報導稱,在截至2017年3月的財年,這場貨幣危機預計將使印度GDP增速從上一財年的7.6%下滑至多4.1個百分點。總部位於孟買的券商Ambit Capital分析認為,由於貨幣供應減少,不排除經濟在第四季度出現收縮的可能。

《南華早報》的文章列舉了類似措施在其他亞洲國家導致的後果。 2009年,朝鮮曾宣布用新版鈔票代替舊版。不幸的是,政府同時規定每個家庭只能兌換至多10萬朝鮮元舊鈔。此舉很快使得朝鮮新興的私人部門的資本蒸發殆盡,並導致大米價格在兩個月內飆漲30倍。最終結果是該國經濟崩潰、飢荒擴散,負責這一計劃的兩名官員在數週後遭到處決。

1987年,緬甸奈溫(Ne Win)政府重新制定緬元面額(kyat)的政策引發了更為嚴重的後果。由於迷信數字「9」,奈溫宣布緬甸已有貨幣失效,並用45緬元和90緬元鈔票取而代之——這些面值都是9的倍數。這一舉措抹去了民眾的積蓄並引發大規模抗議,政府在此後一年實施了殘酷的鎮壓行動。

文章說,除了小幅度減少小規模腐敗和逃稅,莫迪政府的政策不大可能產生更大效果。更大規模的不法行為可以利用更為複雜的手段規避這些政策。

通過打壓「黑色經濟」,莫迪已經引起了相當巨大的短期痛苦,這可能在長期內導致不利後果。印度每年需要創造大約800萬個新增崗位才能滿足迅速增長的青年勞動力規模。相比之下,政府目前每年創造的就業崗位僅有300萬個。打壓「黑色經濟」並導致經濟增速放緩,是這個國家難以承擔的後果,也將使莫迪付出政治方面的代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