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0噸核彈1000米外爆炸 四條履帶坦克竟能繼續戰鬥

@ 2016-11-21

核彈似乎有摧毀一切的能力,但有這樣一種坦克,200000噸級的核彈在距離其不到1000米的地方爆炸後竟然能安然無恙。乘員不僅啥事都沒有,而且坦克還可以繼續投入戰鬥?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怪物?讓我們看一看神秘的核戰坦克——279工程。

核彈發明後,迅速成為了劃時代的武器:仿佛一切過去的常規武器都在其面前不值一提。在核戰環境下如何展開常規兵器作戰,成為了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軍隊研究的命題。二戰期間,蘇軍取得勝利的法寶就是坦克兵團的縱深突破,徹底摧毀敵人的防禦並吃掉其的重兵集團。但在核彈被廣泛裝備後,坦克的神力仿佛不見了。蘇軍在50年代初用自己的最新坦克戰車做過實驗:這些裝備被擺放在原子彈周圍幾公里的地方,核彈爆炸後,大量的坦克被炸了個底朝天,內部用來實驗的動物要麼被核彈巨大的能量殺死,要麼在之後的幾天內死於輻射。坦克本身更是徹底報廢,喪失了戰鬥力。蘇軍高層下令:研發一種可以在核戰環境中戰鬥的坦克。

蘇軍首先開始為現役的各種坦克戰車加裝三防系統(防核、防生化、防化學武器),但坦克本身重心太高,在核爆中被衝擊波掀翻的問題卻無法解決,必須設計一種全新的坦克。

俄國設計師們最終腦洞大開,設計出了一種外形令人瞠目結舌的坦克——279工程。

279工程咋一看來,與普通坦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更像一個裝著履帶的飛碟,而不是一輛屬於地球的人類戰車!整個車體呈圓潤的扁平狀,炮塔更是如同一個龐大的倒扣著的的砂鍋。更令人驚訝的是:它擁有4條履帶!一共24個承重輪、4個驅動輪和4個誘導輪!如此一來,大大增強了坦克的抓地力,防止被衝擊波掀翻,並減小了坦克的接地壓強,讓60多噸重的279工程可以輕鬆通過核爆後如同月球表面般坑坑窪窪的地形和廢墟。

庫賓卡博物館中保存的279工程樣車

當然,僅僅靠增加履帶和輪子加強抓地力的方法並不完全穩妥,279工程還有一個絕活:採用了可調整的液壓懸掛。一旦面對核爆,坦克可以立即壓低懸掛和車輪,讓整輛戰車如同一隻螃蟹一樣貼在地上,重心基本和地面趨同,把核爆衝擊波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這樣,坦克相當於一個碉堡,面對核爆算是徹底穩妥了。為了阻擋致命的輻射,坦克車體的裝甲之間填充了大量特別材料,可以抵抗核爆後的輻射,甚至連當時剛剛興起的中子彈也不怕。其三防設施比起其他蘇聯坦克更是高出很多。按照設計局的評估,這台坦克能保證200000噸級的戰術核彈在車體1000米外爆炸,戰車能保存戰鬥力。據稱其一個車殼曾放置在核爆試驗場進行過測試,也印證了設計部門的評估。

很多人對核彈殺傷力有近乎病態的崇拜。其實,核彈對於低矮、內部填充了防輻射材料的預設工事殺傷效果十分有限。按照蘇軍的教材,20萬噸級當量的核彈必須在200-300米範圍內爆炸數枚,才能摧毀有三防設施的大型永備混凝土工事。而279工程的防護絲毫不亞於這些工事,趴下來以後重心大為降低,也不用擔心被掀翻。等待核爆過去後,279工程展開懸掛,可以繼續進行戰鬥。

這種坦克在當時是一種技術革命,但最終只製造了樣車,沒有量產。蘇軍認為,279工程儘管性能先進,但過於昂貴和複雜了,不符合蘇軍簡單大量的裝備邏輯。但這種核戰坦克的非主流外形,卻足以讓任何觀者印象深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