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媽媽是剖腹產,又有很多未滿兩年就又懷上了。我也是。我家大寶現在兩周歲零五個月,二寶四個月。由於縱隔子宮,所以只能剖腹產。
大寶去年春天斷奶的,然後我就上班了。等到十月份的時候又懷孕了,意外。當時很糾結很糾結。因為本身子宮問題,理論上我受孕比較困難,我們又很想很想要二胎。於是,先去醫院看普通門診,醫生說可能會子宮破裂,隔的時間太近了,說我們膽子太大了。然後猶豫著要不要生,就又跑了好多地方的專家門診,醫生差不多意思都一樣:剖腹產二胎都有風險,就是隔兩年之內風險比較大,具體還是得自己考慮決定生不生。那個時候很猶豫很猶豫。後來去我們本地婦保問人流手術的問題,說做人流要住院一周。那個時候工作特別特別忙,根本走不開這麼久,就決定生,然後孕期多跑醫院。
等到懷孕14周的時候,由於工作太忙了,傍晚突然出血了,很多很多血一下子流出來,嚇得我馬上去醫院,然後住院。當時我不想保胎了,就想流了,然後我老公磨磨唧唧的不肯。後來第二天早上醫生查房,我說我決定流產。查房醫生是我們這邊婦保院的副院長,他說:你都建卡了,說明你想生的,剖腹產見識二胎都有風險,時間間隔超過一年的孕婦,我臨床上還沒遇見過出危險的,你自己多考慮。這是第一個勸我生下來的醫生,而且是我們這邊很權威的醫生。當時就想已經這麼大了,就繼續保胎了。
第一次寫這麼多,有點囉嗦,但是都是我的經歷,下面繼續。
住院保胎了一周,出院了。後面的孕期順風順水,沒出問題。
直到孕晚期36周。我肚子隱隱有一點點痛,當時不在意,因為剛剛做b超過。其實我想這個時候其實子宮的刀口已經開始破裂了。
一直都是隱隱的輕微的痛,我沒當回事兒。一直按時產檢,準備39周剖腹產的。到38周+5天的時候做產檢然後準備住院。住院進去第二天,查房醫生說下午給我剖了,我當時就緊張的不得了,我說我做好心理準備是明天,給我提前了,我嚇死了,我不做。結果後來主刀醫生解釋說:今天只有三台剖腹產,明天是黃道吉日,好多要剖的,早上就有七台,萬一還有急剖的,而且今天主刀醫生是他(他就是那個勸我生下來的副院長),明天就不是了。當時想想他說的,當時就決定下午第一台剖。然後洗澡洗頭,禁食。
下午就一點半進手術室,打完麻藥,主刀和副手開始剖腹。聞見一股肉焦點的糊味,我知道肯定開始剖了,然後感覺肚子被扯開。剖開肚子,主刀醫生和副手說:子宮這麼薄了,已經破了,就子宮膜連著,透進去看寶寶胎毛都看這麼清楚了。當時嚇得我血壓噌噌上去了。然後寶寶出來了。女寶。過了一會會,就聽見醫生和護士說:門口有個簽字的家屬,叫他簽字。我就知道我情況不好了。護士回來後,醫生給我嘴裡喂了兩顆藥,叫我含著,然後往我輸液器里打了一針。沒人和我說發生了什麼,估計是怕我緊張。幸好過了一會,他們開始縫合,剖腹產過的寶媽都知道,縫合時候的感覺。當時我鬆了一口氣。結果還沒完。縫完後,醫生說尿不對,尿袋裡的尿這麼少,'還有血,結果又在手術室躺了半個多小時被觀察尿。幸好沒事,半個小時後被推出手術室。後來第二天,查房醫生說我腹腔里黏連很多,導致尿不好。所以要多插幾天導尿管。
下面就說說我的建議
1.二胎的話,最好還是有計劃的懷孕,避免我這樣的意外懷孕。
2.假如真的像我這樣的情況,前期一定要先做全面的檢查,確定子宮是否恢復,假如前期就檢查出來,胚胎在刀口或者刀口厚度不合適,那只能不要了。
3.一定一定注意飲食,油膩甜食要忌口,防止孩子太大。我懷孕前158斤,剖的那天還是158斤。孩子六斤多。但是我還是子宮破裂了(當然這個和個人體質有關係)。
4.孕後期,一定要注意自己身體變化,肚子有沒有疼痛。我就是後期肚子痛,自己沒在意。
5,後期做b超,不管醫生有沒有要求,都要求查刀口厚度,不在乎多花幾十塊錢,保險最要緊。
6.有條件的話儘量挑好的主刀醫生和麻藥醫生。我覺得這個和你手術後有沒有後遺症有很大關係。
最後,我給出我最最最最最最想說的話,假如不是我這樣的子宮有問題難懷孕的情況,遇見不到兩年懷孕的,儘量還是不要生,要是有萬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而且,兩個孩子隔太近,帶起來也很累很累。我家現在大寶和二寶分開住。因為大寶還太小,總會重手重腳的碰老二而且隔太近的懷孕,對身體的傷害也很大。很多後遺症現在年輕不覺得,等年紀大了,就爆發了。比如,腹腔黏連,腰肌勞損,氣血不足,現在不會有大問題,將來都會有問題。
腹膜外剖腹產術優缺大評比 回想起許多年前,在醫學中心當住院醫師的經驗。有一天,替一位第一胎剖腹產,第二胎也是剖腹產的媽媽開刀,下刀後五分鐘,主治醫師開始抱怨:「哇!沾黏的真是厲害」,好不容易30分鐘後小孩出生,縫好子宮,卻發現腹腔一個很大且類似惡性的腫瘤,
告訴家屬嚴重性後,切下來馬上做冷凍切片,20分鐘後報告回來,只有2個字~「紗布」。原來是上回剖腹產遺留在腹中沒拿出來,這時,大家才鬆了一口氣。主治醫師告訴家屬,腫瘤是「良性」的,而且絕對不會再復發……。
文/戴銘浚婦兒醫院院長戴銘浚;執行/林佩蓉;圖片提供/戴銘浚婦兒醫院
剖腹產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基於照顧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考量,進行的外科干預手術。隨著醫學的進步,特別是麻醉設備日新月異,剖腹生產手術的方式,也不斷的推陳出新,目前主要有一般腹膜內剖腹產,以及腹膜外剖腹產兩種。
凱撒帝王切開術
一般腹膜內剖腹產又稱凱撒帝王切開術(Cesarean Section),傳說威震四方的羅馬皇帝凱撒就是以這種方式降臨人間因而得名。一般腹膜內剖腹產的方式,是在產婦肚臍下方,以直式或橫式切開術,打開肚 子約15公分後進入腹腔,再推開腸子,進入子宮,接引嬰兒出生,手術時間約需30分鐘。這種打開腹膜的生產手術方式,優點是容易學也容易操作,手術視野較 大,手術進行時如有臨時狀況,也可以方便迅速的處理。
直式切開術
適用於有前置胎盤可能導致大出血,以及在生產過程中須同時進行腹部手術,例如切除子宮或卵巢腫瘤,和胎兒窘迫必須進行緊急剖腹產的情況下施行。
【缺點】
1.傷口容易形成被戲稱為有如拉鍊的疤痕,不太美觀。
2.會產生腹部疝氣。
橫式切開術
比較適合體型肥胖或須進行其他複雜腹部手術的產婦。
【優點】
1.比較不會出血。
2.不容易產生疤痕。
3.傷口有如微笑的標誌比較美觀。
4.不容易產生疝氣。
子宮的切法也有不同
腹膜內剖腹產,子宮的切法也分兩種。一種是子宮下部帝王切開術(Lower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一種是古典式子宮體部帝王切開術(Classic Cesarean Section)。
如今一般的腹膜內剖腹產,大多使用子宮下部切開。只有少部分因嚴重沾黏,嚴重的前置胎盤,或懷孕早、中期的剖腹產才使用古典式切開術,因後者常造成十分嚴重的沾黏,今已很少採用。
【共同的缺點】
不論是直式或橫式切開術,共同的缺點是:
1.血水、羊水和胎便會流入腹腔內,造成產婦容易出現腹痛。
2.會造成骨盆腔沾黏和腸子沾黏。
3.手術使用的止血紗布,也有可能遺留在腹腔內。
4.手術後須禁食多天等排氣才可進食。
5.併發症也多,容易產生脹氣且產婦感到疼痛。
6.中年後可能出現嚴重沾黏、腹痛和腸阻塞等症狀。
腹膜外剖腹產‧不受感染不沾黏
腹膜外剖腹產是在1909年Latzko醫師所正名,在當時主要是防止子宮腔內受感染,為 了保護孕婦開刀後的預防,避免打開腹腔,以免感染源進入腹腔。後因抗生素的發達,已經可以克服感染,所以腹膜外剖腹產手術就被打入冷宮。到了近代,發現腹 膜外剖腹產的其他好處,如不會造成沾黏、不用等排氣等好處,才又流行起來。(感染源進入腹腔,細菌可以用抗生素治療,但仍會造成沾黏。)
不須進入腹腔‧就可以生出寶寶
腹膜外剖腹產的開刀方式是:肚皮上是橫式切開,打開肚皮後,與一般剖腹產最大的區別是,沒有進入腹腔,而是將膀胱側撥,露出位於腹膜外的子宮下段,做子宮下部帝王切開術,而將嬰兒抱出。
【優點】
這種手術方式的優點正好彌補傳統剖腹產的缺點。
1.因為不打開腹膜,血水、羊水和胎便不會流入腹腔內。
2.不會造成沾黏。
3.不會發生因疏忽造成紗布遺留在腹腔內的糗事。
4.不會有骨盆腔和腸子沾黏等後遺症
5.更不需等排氣
6.手術清醒後2小時內可喝水,4小時可進食流質食物。
7.因為沒有打開腹膜,也不用縫合那兩層腹膜,所以手術時間比一般剖腹產節省5~7分鐘。8.手術時間越短自然對產婦組織的傷害性相對較小。
9.麻醉劑量因開刀時間短,不用下的重,比較不會影響術後腸蠕動,很快就能進食。
10.很快能下床走動,不用在床上躺兩天,曾有媽媽早上開刀,中午吃午餐,下午已經下床,拔除尿管,到嬰兒室看小孩,大家都很驚奇,還以為她是自然產的。
11.前一胎採一般剖腹產者,此胎依然可以採用腹膜外剖腹產,以免加重沾黏。
【缺點】
然而腹膜外剖腹產的缺點是,手術技巧性較高,若不熟練者來施作,易造成併發症,如膀胱破裂,大出血,輸尿管損傷等問題出現,所以要採用腹膜外剖腹產時,一定要找有經驗的醫師,才能輕鬆生產,愉快出院。
雖有爭議‧卻可降低併發症
一般腹膜內剖腹產,只要是婦產科醫師都會做,不會有爭議。但對於腹膜外剖腹產爭議就很大, 會做的人認為不難做,併發症可控制在很低的範圍。不會做、不想做的人認為不需多此一舉,徒增困擾。然而一般剖腹產造成腹腔的沾黏,是不爭的事實,甚至碰到 過嚴重沾黏到腹腔進不去,唯有從腹膜外才可下刀剖腹的情形。
目前科技追求微創,傷口越小越好,傷害性越小越好,不用打開心臟就可以用心導管治療心臟病是更好。同樣的,不用打開腹腔,不會動到腸子,自然不會腹腔沾黏,不會影響腸子蠕動,豈不是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