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為何臉色大變不想賣蘇35了?專家:或普京示好美國的緩兵之計
內容提要:中國和俄羅斯在九十年代就開始非常深入的軍事裝備交易,中俄雙方也在經濟、文化、軍事領域有非常深入的合作,中國軍工產業的發展其實要感謝俄羅斯在九十年代一批先進技術裝備的進入,但是雙方其實都是互利共贏的,中國改革開放大發展經濟實力雄厚,而剛剛解體的俄羅斯面臨的就是資金短缺的問題,中國用美元、用狗皮大衣、用生活必須品與俄羅斯進行裝備交易,這也是俄羅斯急需的。
但是近年來俄羅斯對中國的武器裝備並不那麼放得開了,俄軍事專家認為,中國用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軍工製造體系離不開俄羅斯,但是未來中國必將拋棄俄羅斯的武器實現全國產化,在加上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俄羅斯不再敢大手筆的將武器直接給中國人了,而是轉向了印度等國家。近年來,中俄在武器裝備上最揪心的可能就是蘇-35這架戰鬥機了。
15年漫長等待,中俄蘇-35合同再起波瀾
美國《國家利益》月刊網站近日報道稱,俄羅斯尚未正式簽署對中國出售蘇-35戰鬥機和S-400防空飛彈的協議。目前,俄羅斯只是在原則上同意向中國提供先進武器。俄羅斯「PIR中心」董事會主席、退役中將葉甫根尼-布金斯基在本月15日發表講話稱:「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表示,俄羅斯還沒有對中國出售這些軍事裝備。俄羅斯正在與中國進行非常艱苦和困難的談判。」
蘇-35戰鬥機是俄羅斯在蘇-27的基礎上升級的版本,俄羅斯號稱是「4++代」戰機,簡單的說就是比第五代隱身戰機稍微差一點,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中國從15年前就開始對蘇-35的進展非常感興趣,但是這個漫長的過程讓雙方都沒有想到會拖這麼久,簡單的說就是俄羅斯非常擔心蘇-35戰機再次成為蘇-27的翻版,讓中國空軍戰鬥機在蘇-35的基礎上大飛躍。
這種擔心中國再次仿製的說法在俄羅斯非常流行,俄羅斯退役中將葉甫根尼-布金斯基對記者表示,俄羅斯只是在原則上同意向中國出售蘇-35先進戰鬥機和S-400防空飛彈系統,中國必須與俄羅斯簽署具有嚴格意義的俄羅斯智慧財產權保護協議才能夠真正得到蘇-35戰鬥機。
顯然從俄中將的話中我們就能看出俄羅斯是真的怕中國真的超越俄羅斯,但是筆者認為,蘇-35拖了這麼多年,15年過程中出現的真真假假新聞實在太多了,前不久還有報道稱中國飛行員已經試飛過蘇-35戰機並且最初的四架蘇-35將由中國飛行員直接飛回國內,但是後來實際情況是什麼?是2016年11月13日這四架編號分別為50、51、52、53的蘇-35戰機直接服役與俄羅斯西伯利亞新建造的空軍基地。
中國廣大網民在蘇-35的問題上已經顯得相當疲倦了,有分析就指出,俄羅斯這種做法只會讓中國空軍越來越不需要蘇-35,並不會使中國對蘇-35越來越渴望,並且在戰鬥機方面中國通過國產殲-11的多種改進型,比如殲-16等型號的出現,中國對蘇霍伊這系列以內的戰機的深度升級並不會輸給俄羅斯。
俄顧慮重重,放緩對中國軍售或示好美國
軍事評論員符義鵬指出,中俄在大體方向上仍然是友好的也並不會因為一架戰鬥機產生多大影響,俄羅斯的主要顧慮其實是在戰鬥機技術和發動機上,俄羅斯對外雖然一再宣稱中國得到蘇-35之後其實不可能仿製其發動機關鍵技術,但是實際行動上俄羅斯不斷在與中國的技術保護協定上添加條款,這就像雖然美國像巴基斯坦提供了F-16戰機,但是從法律協議上巴基斯坦無權拆解F-16更不能從中獲取技術給其他國家。俄羅斯其實也是這麼想的。
軍事評論員符義鵬還告訴記者,另一方面我們需要看到一個大環境就是,在美國新一屆總統特朗普即將上台的時候,俄總統普京明顯是向俄羅斯伸出了橄欖枝示好,這個節骨眼上俄羅斯為了配合在大局上與美國試圖修復的戰略關係,放緩與中國的武器裝備貿易也是有可能的。
其實對於中國來講,期待蘇-35的早日到來不如加快對新型戰機的研發、加大在航空發動機上的投入,爭取早日走出「受制於人」的局面,而到那時候中國也不需要再看別人的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