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歲老人隱居古墓 32 年,現代版「古墓奇人」

@ 2017-01-30

今年 83 歲的陶少堂老人是武漢市新洲道觀河油麻嶺村人,自幼父母雙亡。

51 歲那年,他到大厚窪山採藥時,無意中發現了幾處墓穴,便就著墓穴搭起棚子遮風擋雨,後來逐漸擴建,成為約 10 平方米的 " 家 "。老人在此種果樹、養蜜蜂,還養魚、雞、兔、羊,當地村民稱他為 " 古墓老人 "。

一位 83 歲的老人,獨自在大厚窪山的墓地中生活了 32 年。這 32 年生活猶如一個謎團:老人為何選擇住在古墓里 ? 他究竟靠什麼生活下去 ? 這 32 年,他一個人又是怎樣度過 ?11 月 13 日,小編走進新洲道觀河深山進行探訪,揭開 " 古墓奇人 " 之謎。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里,古墓派的小龍女就是住在墓地里。但這位不識字的 75 歲老漢也住著 " 古墓 "。1984 年,陶少堂與村裡人的一場爭吵,讓他一氣之下燒掉了在新洲油麻嶺村的自家房屋,從此開始流浪。也正是為了尋找一個新的 " 家 ",他爬上了距離村子上千米的荒山。

陶少堂從小就養成了一種倔強的性格,並有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剛爬上山的時候沒有發現墳墓,我就在山腰處的一個小水塘邊搭了個棚子住下。" 陶少堂回憶,一年以後,在他上山摘果子的時候,才發現山頂有四個並排的墳包。於是,陶少堂將墳包挖開,把 " 家 " 安在那裡。

陶少堂回憶,他將墓地里的屍骨收拾好以後就住上了。此後,他經常從山下搬運一些石頭上山,將這些墳包慢慢砌成了一個不大的小房子。陶少堂的 " 家 " 是沒有門的,但他從來沒有感到過害怕。" 我從來不信什麼鬼神。" 陶少堂一生沒有成家,房子外面是自己種的莊稼。

在墳墓安家以後,陶少堂用山腰處水塘里打上來的魚換錢買米和樹苗,果樹種起來以後,就開始靠山吃山了。" 我現在有 100 多棵桃樹,600 多株其他樹木,還有 4 畝油茶樹。"

32 年裡沒日沒夜地耕種,荒山上已經滿是陶少堂的心血。果樹成氣候以後,他又開始添置了家禽和牲畜,如兔子、羊羔和雞等。

果樹之間不時竄出兩隻小動物,荒山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生氣。

住到山裡後,陶少堂陸續從山上搬來石頭、石片,在四處墓穴的基礎上一共搭起 4 間房屋,一間做堂屋,另外兩間養雞養兔。

陶少堂一開始住在最右邊一處墓穴里,因此,他捨不得搬離,就將那間墓穴做了自己的 " 臥室 "。

陶少堂的家中一直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供電。他開始喝的是山上流下的泉水,後來,自己在山間挖了兩個井儲水,解決喝水問題。夜間則是點煤油燈," 山坳比較寬闊,用電容易遭雷擊。" 陶少堂解釋。

由於房屋地處深山,晚上墳墓周圍常有野豬等野獸出沒。" 我一點都不怕,他們見了我才要躲避呢。" 陶少堂有自己的一套野外生存之道,他在墓穴前生起一堆柴火,火光把頻繁出沒的野豬都嚇退了。

一天大清早,他剛從地里勞動回來,就看到一隻狼正在叼他養的兔子。

狼的眼睛裡閃爍著兇狠的光芒,與陶少堂相隔 3 米左右的距離對峙。他遲疑了片刻,操起靠牆的鋤頭,三兩步衝上前就往那隻狼揮過去。

狼被打傷了,丟下兔子一路逃跑,陶少堂就一路追趕,一直追到不見蹤影才罷休。30 年間,陶少堂用鋤頭趕跑過兩三隻狼。

從住進墓穴的第一天起,陶少堂腦子裡就沒有 " 門 " 的概念。

過去,他在墓地正牆上開個口,就能隨意地進出。

如今,他的房子多了,養的雞、羊、兔也多了,頻繁被偷,他才給自己家中裝了兩道門。但是,每次出去勞動,陶少堂還是不習慣關門。

思想純樸的他想不通,每個人都可以靠勞動為生,為什麼有人會去偷東西呢?

近年來,政府把他家原來的土地和大厚窪山裡的土地進行置換,現在,陶少堂一個人擁有山上的土地大約就有 10 畝左右。陶少堂陸續在周圍山上種下桃樹、棗樹、野板栗、芝麻等。

屋子背後種了好幾棵銀杏樹,他每天像照顧孩子一樣澆水施肥。去年,桃樹大豐收,陶少堂將桃摘下趁趕集時拿到鎮上去賣,陸續賣了上千元,他喜歡得合不攏嘴。

陶少堂一天的生活非常簡單:每天天一亮,他就起床,走出墓穴來到田間勞動,晚上 10 點左右睡覺。因為賣水果、賣糧食、賣魚,陶少堂和外面的交流越來越多。

他漸漸迷上看戲,逢年過節聽山下村民說起哪個鄉里正在演戲,他都會走 40 多分鐘山路,到村裡或鎮上去瞧瞧。" 那些人打扮得好看,唱得也好,我看著心裡就喜歡。"

在與村民接觸過程中,他還愛上了打牌。無事休息時,就常下山玩牌。他家裡還多了兩件現代化設備——一塊手錶和一個收音機,都是山下的朋友送的。

前些年,陸續有人上山,發現了這位老人以及他所住的這處 " 世外桃源 "。

2002 年,陶少堂年滿 68 歲時,政府給他辦了 " 五保 "。每年春節,他還能收到政府送來的慰問金、糧、油等物品。知道他一人住在山裡,當地派出所一名民警經常上山來看望他。

這位民警常常勸他搬到山下去住,說附近都有居民,對他也好有個照應。每次陶少堂都搖搖頭拒絕。" 我在這裡住得蠻好,下去住不習慣。"

陶少堂一直沒有成家,獨身一人,與山與墓為伴。

32 年來,他已經深深地眷戀上了自己住的地方。當問及 陶少堂有何心愿,他看了看墓穴周圍,回答竟是:我希望把家一直維持下去,好好保護它。當地人說,舊時人們很迷信,都會將墳地建在風水很好的地方。

陶少堂也喜歡就此開玩笑,說這個小山是他的 " 龍脈 "," 風水的確非同一般 "。" 如果死了,舊墳就直接做新墳吧。" 在陶少堂的話中,這四座原本的孤墳似乎變得一點都不可怕,它就是陶少堂一輩子的家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