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蘇聯「肅反」場面的繪畫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陳為人,原題:第一把交椅爭奪戰:赫魯雪夫的「逼宮」與「被逼宮」,節選
提到赫魯雪夫,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毛澤東獨創的那個新詞彙——「睡在我們身邊的赫魯雪夫」。
毛突如其來說出這一新詞彙時,絕大多數共產黨人都是一頭霧水。當「文革」開始,「睡在我們身邊的赫魯雪夫」成為劉少奇的代名詞後,人們才恍然大悟:這是毛澤東對「接班人」問題的思考。
具有嘲諷意味的是,曾是赫魯雪夫極力舉薦提拔到黨內二把手地位的勃列日涅夫,很快就扮演了第二個「睡在我們身邊的赫魯雪夫」的角色。
赫魯雪夫從1953年繼任史達林成為蘇共黨的領袖,到1964年在10月蘇共中央主席團會上,被勃列日涅夫等人上演「逼宮戲」趕下台,頭尾相銜,始終都陷在毛澤東「一語成讖」的魔圈裡。他一生在權力場上的沉浮,演奏出一曲專制主旋律中的「接班人之歌」,給世人留下意味深長的歷史旋律。
在極權體制下,每一個「接班人」都要背負前任獨裁者因肆虐而遺留下的道義債務和歷史包袱。史達林時期於1930年代的「大清洗」,1950年代的「列寧格勒公審」等,哪個案件不充溢著血腥和冤情?當專案組長波斯佩洛夫將調查報告呈於案頭時,赫魯雪夫也被這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字震撼了:1935~1938年的「肅反」運動中,許多開國功勳被殺害,僅1937~1938年,即逮捕150多萬人,其中68萬被處決。出席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的1966名代表中,1108人被捕,其中848人被處決。在代表大會上選出的139名正式和候補中央委員中,被逮捕遭槍決的就達98名。
於是,赫魯雪夫上台伊始,首先面對的就是平反冤假錯案。
隨著大批冤假錯案的披露,一直被蒙著眼睛的人民猛然間摘去了「遮眼布」,看到了現實。在這種情形下,蘇共再把責任完全推在克格勃的頭目貝利亞身上,就難以自圓其說了。赫魯雪夫在討論二十大報告的內容時向主席團提議,應該在總結報告中設專章說明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問題。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洛希洛夫和馬林科夫等都表示堅決反對。卡岡諾維奇說:「你這是要讓當年的被告來審判我們呀!」
伏羅希羅夫和卡岡諾維奇幾乎是一個口徑勸說赫魯雪夫:「會追究我們責任的。我們當年都是領導班子裡的人,我們對一切都負有責任。」
赫魯雪夫回答了這樣的話:「罪過是有的……我們自己來糾正,我們這樣做,我相信人民會原諒我們。」赫魯雪夫終於以一個政治家的勇氣,在蘇共二十大上做了揭露史達林時期罪行的「秘密報告」。
蘇聯著名詩人葉甫圖申科在《史達林的繼承人》一詩中,對赫魯雪夫的「拋屍揚灰」寫有詩句:
我們已經把史達林搬出了陵墓,
但是我們又怎麼才能,
從他繼承者的心裡把他搬走?
人眼如鏡,人心似秤。
葉甫圖申科發出的是人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