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生產的時候,過分用力,失血又多,所以生產完之後會處於這麼一段身體虧空的狀態,更有說人這時百脈空虛,如果月子期間還不好好保養自己,過度勞累或者飲食不當,很容易就讓這些月子病趁「虛」而入。
產褥熱
簡單說就是"產後發熱",症狀一般有頭熱、頭痛、全身酸痛、下腹部陣痛、惡露增多並且伴有臭味。如果產褥熱蔓延成子宮組織炎,子宮兩旁會出現壓痛;如果蔓延成腹膜炎,出現寒戰、腹部劇烈疼痛以及腹脹;如果蔓延成出菌血症或敗血症,將會導致中毒症狀,危及產婦的生命。
產褥熱多半是由子宮內膜發炎、生產傷口處理不當、泌尿系統感染所導致,一般出現在產後2—5天,如果產後的這段時間有發燒超過38度的情況,那就要引起注意了。
>>>>
預防措施(五大注意事項)
①保證充足休息,加速體力恢復,免疫力增強;並且每天需要攝入2000毫升左右的水份,保持排尿順暢;
②保持個人清潔衛生,應對惡露的排出,需要勤換衛生棉墊,一般惡露結束前都建議廁後用溫水沖洗會陰部,儘量減少感染的發生;
③如果是剖宮產的新媽媽,更要保持傷口乾燥,避免傷口發炎,建議產後一周內用毛巾擦拭身體即可;
④講究產後營養,有助於產後體力恢復,儘量降低產褥熱的發生幾率。特別要注意少吃油膩的食物;
⑤新媽媽6周內不宜開展性生活,一般等到專業醫師診斷身體恢復正常,再開展健康的性生活。
子宮脫垂
正常情況下子宮是靜靜躺在腹腔里。但是由於生產過程中用力過多,導致子宮韌帶和盆底肌松馳,這樣子宮就很容易發生移位,不斷往陰 道方向往下移動,再加上產後勞累過度,子宮移位未能復舊,盆底肌肉組織的力量薄弱,那麼子宮脫垂的風險就大大加劇。
子宮脫垂導致子宮經常與內褲摩擦,繼而發生潰爛、糜爛甚至是感染,還會出現排尿困難及尿失禁的可能,據專家闡述,月子期間沒有調理好身子而造成子宮脫垂占了很大的比例。
>>>>
預防措施
①產後氣血虧虛,此時更多的是要加強休息,此時不能急於減肥,像舉啞鈴、長跑、跳舞、爬樓梯、做仰臥起坐這些強度比較高的運動需要循序漸進,但可以在保健醫師的指導下多做加強盆底肌肉彈性的縮肛運動,有助恢復盆底肌肉組織彈力。
②保持排便順暢,減小腹壓,不讓子宮發生移位。所以飲食一定要規律,多吃含有大量粗性纖維的食物,避免導致產後便秘。
③注意產後性生活規律,產後6周內內建議禁止性生活,並且避免劇烈的性生活,以防子宮受傷。
乳腺炎
產後乳腺炎也稱為哺乳期乳腺炎。較多患者為初次分娩的婦女,並且在產後一個月左右發病。多半是由於乳 頭開裂,鏈球菌或葡萄球菌肆意侵入所引發的感染或未能及時排空乳房裡鬱結乳汁。症狀主要為人體體溫升高;乳房熱痛、紅腫;白細胞增多;
>>>>
預防措施
①採用科學的姿勢喂奶,儘量避免乳 頭被傷害而引發細菌,也不要讓寶寶過長時間去含乳 頭,一般不建議交替哺乳,一邊乳房吃完後再換另一邊乳房;
②保證乳汁通暢,並且排空乳汁。如果存在乳汁過剩的情況,儘量不要讓乳汁留在體內,此時可以用吸奶器將多餘的奶水吸出;
③注意休息時要選擇仰躺或側躺的方式,不要趴著睡,否則容易壓迫乳房,引起乳汁淤積;
④新媽媽在乳汁充足的情況下,會出現乳房下垂,乳汁露出的情況,一般建議專用的哺乳胸罩,少用有鋼圈的,避免壓迫到胸部。
⑤如果發現乳房內有較硬的、可移動的腫塊,或者日常生活中感到觸痛或這刺痛,就應該及早就醫,及早診治。
腰疼
產後腰腹部肌肉軟弱,時而感到酸軟無力,這是產後婦女常見的一種情況。一般是由於生理性缺鈣、產後勞累過度、姿勢不當,產後受涼,生活不規律所引致的。
>>>>
預防措施
①生活中要注意防護腰部,睡眠的時候注意更換臥床姿勢;在日常中也要避免提過重的物品,在保健醫生的建議下開展適當的腰部運動,鍛鍊腰部肌肉;
②產後儘量避免久站久蹲,並且採取正確姿勢去給寶寶喂奶,一定要給腰部護上靠墊、靠枕,避免讓腰部長時間處於吃力的狀態。
③在飲食上要注意補充鈣元素,生理性缺鈣容易引起腰疼,及時注意好鈣元素的攝入,有助於減輕腰疼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