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歷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屈辱史,國門被攻破,領土被分割;都城淪陷,國園被毀,一件件,一樁樁,都令每一個中國人屈辱無比。今天,小編介紹一個人,通過這個人向大家展示一個弱國的屈辱。這個要介紹的人就是清朝中後期著名疆臣,曾官至兩廣總督擢授體仁閣大學士的葉名琛。
葉名琛,字昆臣,湖北漢陽人,,他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受到家庭的薰陶,葉名琛在少年時就「以詩文鳴一時」。不到十八歲,他就考取貢生,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不到四十歲,他就被提升為廣東巡撫。是近代著名歷史人物,清朝中後期著名疆臣,曾官至兩廣總督擢授體仁閣大學士。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俘,自詡"海上蘇武"。但世人皆稱其為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1858年,英軍開始進攻廣州。然而當英軍三艘軍艦越過虎門、攻占廣州東郊的獵德等炮台時,兩廣總督葉名琛卻正在閱看武鄉試。據說,他聽聞英軍進攻,居然說了「必無事,日暮自走耳」,這心態真不是一般地好。可惜,天不隨人願,英國人很不知趣,沒有走,反而還進城了。第二天,英軍攻占省城對岸河南鳳凰岡等處炮台,但葉大人聞報後仍不動聲色,繼續閱看武鄉試的馬箭比武,並稱十五天後英國人就走了。這葉大人究竟是中了哪門子邪了,居然如此自信。原來,我們這位葉大人偏好巫術,他在總督衙門裡建了一個「長春仙館」,裡面祭祀呂洞賓、李太白二仙,一切軍機進止都取決於占語。十五天後沒有事,就是這兩個大仙告知的。
然而這一次這兩位大仙卻沒有幫助他,英國這一次已經打敗俄國,將目光重新瞄準了東方,這一次,他們不再採用溫和的外交手段,而是直接進行軍事打擊。而葉名琛明顯錯誤的估計了國際的形勢,採取了消極的防禦措施,由此結局自然可以想出。英國人沒有費多大的力氣便攻進了廣州城,進城後的英國人也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把葉名琛俘虜了。
由於葉名琛的根基在廣州,所以出於安全的考慮,英國人將他押往印度進行關押。到達印度後,這位封疆大吏的屈辱歲月才開始了。在加爾各答,英國人將葉名琛關進了動物園,為什麼呢?因為印度人沒有見過穿著「奇裝異服」的中國人,所以英國人將其作為戰利品供人們參觀。可憐堂堂封疆大吏,居然在異國他鄉成為了「動物」,真是可悲可嘆,這既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整個國家民族的悲哀。不過還好葉名琛本人很有骨氣,最終絕食而死,成為了滿清一朝魂斷異國他鄉的最高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