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童常喊腰疼,並伴有尿不出的症狀…
2歲的女孩小依(化名)總是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經檢查,醫生髮現引起小依腹痛、發熱的「真兇」竟是右腎的一塊結石…
就在11月5日又曝出一例兒童患腎結石的新聞,到底是什麼造成「結石寶寶」事件頻發?怎麼判斷寶寶患了腎結石?如何預防寶寶腎結石?跟著小康君看看導致寶寶腎結石的「真兇」都有誰☟
導致寶寶腎結石的真兇是誰?「1號嫌疑人」鈣
新聞報道顯示,醫生根據「結石寶寶」的生活飲食習慣,初步判斷寶寶腎結石與每天喝四五盒牛奶飲品有關。
當然,也有人說補鈣不會引起腎結石。其實,因過度和長時間的補鈣會導致腎結石的言論,目前依舊存在著爭議。但寶寶不當的飲食、惡劣的環境、不合格的奶粉都是導致寶寶腎結石的誘因。雖說補鈣導致腎結石有爭議,但長時間、大量、不缺鈣依舊服用鈣劑,容易增加寶寶腎臟負擔,這個度家長需要幫助寶寶把控。
母乳和奶粉中的鈣是非常充足的,一般不缺鈣,缺乏的只是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這就是為什麼提倡寶寶出生15天後需要補充維生素AD的原因。
「2號嫌疑人」 水
水,是個好東西,可是寶寶不愛喝。因為水沒有味道,不好喝。殊不知,當尿液長期處於濃縮的狀態,無形中為結石形成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所以,合理的飲水有助於預防寶寶腎結石。寶寶是否需要喝水,家長可以通過寶寶尿液顏色來補充水分。這是水好的一面。
壞的一面則是——用礦泉水沖奶粉!
家長千萬不要用礦泉水給寶寶沖奶粉,因為礦泉水中的元素並不適合嬰幼兒,長期以往不僅會對寶寶腎臟造成負擔、出現血尿現象,同時還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
如何判斷寶寶患了腎結石?
寶寶年齡較小,對痛感不敏感、表述能力差、認知度不夠,都會導致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所以,家長要注意寶寶的日常習慣,當寶寶出現以下症狀時,應就醫檢查:
①當寶寶出現尿量少,甚至無尿的情況,可能是尿路梗阻;
②寶寶排尿困難或排尿時哭鬧,要注意是否出現了尿路結石;
③尿液變紅或粉紅,需排除食物色素的干擾,如確認無干擾情況,應警惕腎結石;
④除以上症狀外,同時還出現了腰疼、腹痛、腎絞痛也許是結石在作怪。
寶寶腎結石了怎麼辦?
如果確診寶寶患了腎結石,首選就是去醫院泌尿科進行檢查和治療。結石小的話,可以通過多飲水、適當運動,配合藥物使部分結石隨尿排出。結石大的話就必須手術取出。
如何預防嬰幼兒腎結石?
一
不吃喝生食和生水,自來水需煮沸,晾至適宜溫度後飲用;
二
適當的戶外運動,切忌不可足不出戶;
三
少喝飲料多喝水,不可過量食用動物肝臟,平日飲食需均衡營養;
四
多吃水果和新鮮蔬菜,少食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高鹽分的食品,這樣才能減少結石的發病率;
五
飲食需清淡不可過咸或過甜。
小康君嘚吧嘚
一般來說,兒童的飲水量應該按身體體重每千克補充水分50毫升計算,6個月以內的寶寶可以吃奶後,喝一點溫水清潔口腔即可。如果寶寶出現尿量變少且發黃,不管是否奶粉喂養還是母乳喂養,都需要給寶寶補充水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