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納吉是亞洲最差的經濟財政部長?!而且馬來西亞竟然是落後國家?!
連續兩年,《亞洲財經》(FINANCEASIA )都 評選出亞太地區12個最具有經濟勢力的財政部長。
而馬來西亞首相兼財政部長納吉在最新一期的排行榜里更是被評為最差勁的財政部長,排名最後一位。
《亞洲財經》的排行榜是在比較這些財長在過去12月的表現。評選的基準包括他們對國家財政政策和預算案的貢獻,引進的海外資本市場,監管金融機構和推動改革。此外,投資者的觀點也是評估這些財長好壞的一個良好指標,尤其是在經濟不濟的時段。
在所有的評選基準當中,最難拿捏的標準是財長的獨立性。因為大多數財長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取悅他們的國家總理、總統、或軍人獨裁者。
他們在處理事情的能力需要運用到靈巧的政治計謀、對於政策的掌控、杜絕政府官員貪污腐敗,還有以民為先的態度,為人民謀取更多福利。
自1997年以來,亞洲便以優質的政府聞名於世界,但是現在這個優勢卻被中國經濟緩慢以及美金調高削減了不少。也因為優勢漸漸變少,亞洲各國領導,尤其是財政部長更需要仔細斟酌去擬定一個良好的財政預算案。
不幸的是,大馬的經濟明顯的在倒退。有鑒於此,《亞洲財經》將馬來西亞首相納吉評選為最糟糕的財長。報道稱,2015年是馬來西亞經濟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一年。
首相兼財長納吉深陷一個馬來西亞發展公司的醜聞風波。此外,石油價格不斷下降也為國家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2015年初,因為一馬公司無法完善解決價值高達20億令吉的貸款,所以引起大眾的關注。這些資金去向不明令納吉頗為尷尬,因為是他在掌管這些基金。這個在2009年 期 間 設 立 的 基 金 會 是 為 了 把吉隆坡建打造成一個金融中心。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沙烏地阿拉伯王室把將近20億8000萬令吉轉入納吉私人帳戶。該起事故招來了一系列的調查。
雖然捐贈者的身份和其目的從未被披露過,但是這並不阻止國內人民要求納吉下台的呼聲,以及造成大眾質疑國家領導人們的誠信。滑稽的是,調查人員在一月份是公開的報告里指出他們沒有證據指證納吉有任何非法行為。
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政治危機不僅消耗了原本可以用來解決國內經濟困境的時間,也削弱了馬來西亞吸引海外投資者的能力。
根據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穆迪的統計,2015年第三季度外國投資者從大馬撤資大約245億令吉的款項,同時令吉也貶值多達19%。當前大馬的的貨幣價值創下1997年以來的新低。
報道指,納吉在2016年的主要任務是將財政赤字從201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的3.2%降低到3.1%。納吉的預定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收支平衡,這對於1998年以來就出現赤字的國家來說絕非易事。
為了應對油價下跌,削弱出口,納吉在1月發表了2016年財政預算案修訂案。原定的計劃假設平均油價為每桶48美元,價格高於目前水平的50%。調整過後的預算把原油價格的最低值設定在25美元。
評級機構穆迪則把馬來西亞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正面」調低到「穩定」,並預估如果平均油價為34美元的話,馬來西亞的財政赤字可能擴大至國內生產總值的3.4%。其他經濟學家也認為,如果一切保持不變的話,馬來西亞的國家財政赤字有可能會達到4%。
為了減少國家對石油出口收入的依賴,政府不顧公眾的反對,於去年4月推出了消費稅。
從短期來看,這一政策極有可能會削弱馬來西亞子民的消費能力,從而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
馬來西亞在去年10月也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貿易協議,這將讓馬來西亞經濟開拓新的市場。
《亞洲財經》說,不斷被人民抨擊的納吉會用什麼方式來挽回和提升馬來西亞的的經濟聲譽目前還是個未知數,但在此之前,他必須規劃出一個好策略來解決財政赤字,因為外部經濟的不佳,讓政府的收入仍繼續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