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東峰,日治時期名為次高東山,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73。雪山東峰高達3,201公尺,屬於雪山山脈,行政區劃屬於臺中市。雪山東峰附近接連志佳陽大山[1]。雪山東峰位於雪山主峰往東突出的支稜上,與武陵農場連結,由此起登雪山,稱為雪東線,里程最短、天數最少,是岳人取道雪山的主要路線。
雪山群峰為傳統泰雅族生活領域,在泰雅語中稱為「Minma」。日治時期,依音譯轉為日文漢字,稱為「明間山」,大正12年(1923年)與雪山群峰一並改稱,為次高東山。戰後復名為雪山東峰[2]。2007年6月3日,來自苗栗縣泰安鄉清安國小的6位泰雅族應屆畢業生特地登上雪山東峰領取畢業證書,體驗先人的足跡
雪東線是雪山地疊以主峰為軸點,向東分出的稜線,這條短促的支脈在雪山東峰後,陡落於七家灣溪河谷,隨著武陵農場的開發,民國58年,當時的青年反共救國團與林務局大甲林管處,即利用農場內道路,從誠莊對面,穿越田園,循溪谷再轉山坡,沿著這條短稜向上闢建一條經過雪山東峰, 登頂雪山主峰的一條捷徑,隨後並興建了七卡山莊與三六九山莊,便捷的登峰途徑與完善的住宿設施, 讓雪東線迅速成為熱門的登山路線。
民國80年代,聰明的登山客利用農場果四區、果五區的農路,將登山口移昇到農場果菜園的頂端,也就是現在的大水塔位置,節省了一段40~50分鐘的爬坡路程,隨後,雪霸國家公園也在此設置了登山口服務站,派駐專人管制入山流量。
從時間、步程長短與大眾化熱門程度來看,雪東線無疑是攀登雪山主峰最便捷的途徑,登山隊伍只要安排三天兩夜的行程,便可利用此登峰途徑,往返雪山主峰。步道明顯..每100公尺就有木樁指示,不易迷途,加上雪山四季變化多樣,每個季節都會有不同感受
到達雪山東峰前的"哭坡"
登雪山路線參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