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公眾號【牧夫天文】,ID:astronomycn,歡迎對天文感興趣的小夥伴關注
【文:馬褂、編輯:安然】
果不其然,今年早早的,一些媒體就又在沒話找話地發布關於「超級月亮」的預報了。比如——
不針對以上兩個號,反正別的大V也沒好到哪去……
光看這兩條微博的配圖,你很可能會有這樣的印象:超級月亮啊!一個頂過去五個!比飛機、城堡什麼的看起來都大!浪漫死啦!!
然而真實情況如何呢?
來,我告訴你一件事:真正的天文愛好者對這種拉眼球的新聞稿根本不屑一顧,因為所謂的「超級月亮」根本沒啥值得看的。
【超級月亮到底是啥?】
所謂超級月亮,是指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當運行到橢圓軌道的近地點時,由於距離的縮短,月面會比在其它位置上「看起來」增大一些。
不過,上面這個圖是為了演示橢圓軌道而將其畫得特別扁,如果按具體比例來畫,非常接近正圓:
月亮一年內要繞地球轉13圈,每個月不是都會經過近地點嗎?那就有13次「超級月亮」?
其實……差不多就是這樣。不過,月亮公轉軌道並非固定不變,一般情況下是36~37萬公里之間,但最近的時候可能達到35萬公里。至於究竟距離近到多少公里才可以被評為「超級月亮」嘛……這個也沒有規定啊!說到底,一年有幾次超級月亮,主要看營銷號們是不是缺內容發……
【那為啥不值一看呢?】
嚴格來說,月亮,做為寄託了人類美好情思的文化符號,以及陪伴地球身邊幾十億年不離不棄的最近天體,一直是很值得一看的。果殼也非常推薦大家觀測月亮。但是「超級月亮」呢……
這麼說吧,如果有人興致勃勃去看了,然後得出一個「十幾年一遇的天文現象也不過如此,天文沒啥意思」的結論,那是非常遺憾的。所以果殼也不得不提前打擊一下大家的熱情了。
根據實際數據,我們來畫一下月亮的變化。你以為超級月亮的效果會是這樣的:
實際上,月亮的距離與其直徑的比例,大約是這樣的:
根據「近大遠小」原理,月亮的變化差不多是這樣:
伸直胳膊看手機畫面,可能更接近真實效果。
……坑爹呢這是?說好的加大14%,增亮30%呢?
其實這事吧,也不能全怪營銷號。要知道,人眼對亮度的評估其實並不精準。比如,北斗七星勺口的兩顆星:天樞、天璇,你覺得它們的亮度差是多少?
如果我告訴你,根據星等差值的計算,天樞比天璇亮66%呢?
至於「大14%、亮30%」,就更是簡單計算題了:「超級月亮」到來時距離地球約35萬公里,最遠時距離為40.5萬公里,35/40.5 ≈ 86.4%,距離縮短了14%,所以,直徑就「比平時」增大了14%。(搞毛啊什麼「比平時」明明是比最小的時候……)
而圓面積的變化是直徑的平方,1.14^2 = 1.3,所以「超級月亮」的面積就增大了30%。月亮是靠反射陽光而亮的,於是亮度增加30%也就這麼來了。
數據都沒錯,就是原本的基數太小,增加的量看著驚人,其實僅憑肉眼很難分辨出來。我也只能勸大家別對這個14%、30%抱有啥不切實際的期待……
【天文美照:月亮的「賣家秀」】
那些美麗的照片,又是怎麼拍出來的呢?難道都是P的?
不排除P的可能,不過不用P,直接拍也是有辦法的,原理還是近大遠小——地球上的景物,與相機鏡頭距離遠近發生變化時,其大小看起來就會發生很大變化:
上圖中,隨著E.T.越跑越遠,其頭和腳與鏡頭的夾角變小,落在相機上的像也變得越來越小。
而在地球上,跑得再遠,相對於38萬公里的地月距離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會引起月亮大小的變化,換言之月亮怎麼拍都是那麼大。但是月亮不變,地球上的景物可是近大遠小明顯的很啊!你可以把城堡呀飛機呀都往小了拍啊!於是,只要你離拍攝景物足夠遠,再選一個長焦鏡頭,把它和月亮重疊起來拍一張照片,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效果了……這跟「超級月亮」什麼的根本沒關係。
—— 所以,說了這麼多,結論就是:如果你還是打算拉著妹紙or漢紙去曬超級月亮,記得多穿點衣服別凍著。
╮(╯_╰)╭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月亮當然是很大的,而且一直那麼大。
對此,阿姆斯特朗和巴斯老爹表示:呵呵。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