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蘇州有天堂美景,原來美食也是一絕

@ 2017-07-25

Sponsored Links

這樣的天氣

總是特別期望能吃些好吃的

剛出爐油汪汪的烤鴨燒鵝

喝一口便酣暢淋漓的暖湯

每一道冒著熱氣的菜肴

蒸籠下白皙渾圓豐腴的小籠包

哪怕是一隻老爺爺剛從爐里拿出來的烤紅薯

上次推送的

《人人都道粵菜好,廣東人卻只服一個地方》

勾起了不少人的食慾

然而廣東始終還是有點遠

Sponsored Links

有時候

我們總是在滿世界旅行尋覓美食

其實美食就在身邊

一個周末一次短途火車

就可以撫平舌尖的哀愁

Sponsored Links

那這個地方一定是蘇州

魚米之鄉的人間天堂姑蘇城

乾隆六下江南都繞不開要來吃一吃的地方

Sponsored Links

蘇州,自古以來既不是政治經濟中心,也不是兵家必爭之地,加上水鄉澤國,物產富足,所以蘇州人樂得逍遙。

Sponsored Links

人盡皆知蘇州園林甲天下,殊不知蘇州吃的文化也勘稱登峰造極。

飲食是文化的縮影,在蘇州人心中,吃的奧義哪在於維持生命,它是生活,更是藝術。

一如蘇州人的性情,蘇州美食溫婉、清鮮、精細,又帶有一絲絲甜蜜……

黑眼睛開吃貨線啦

第一站便瞄準了這裡

一桌蘇州菜,一個江南的溫柔

蘇州菜寵壞了我們的味蕾,還影響我們對時光的感知。對蘇州人來說,換季就是換菜:春天是竹筍的鮮香,一鍋腌篤鮮,一個春天的美味;夏季因為有了清淡的清炒三蝦配一碗清汆雞頭米所以並不難熬;秋天一碗䰾肺湯,再啃對大閘蟹才圓滿;待到藏書羊肉開遍大街小巷,燙一壺黃酒,加幾縷薑絲,便是蘇州最冷的隆冬時節。

經典 | 松鼠鱖魚

松鶴樓的傳統名菜,從創製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現在它已聞名中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菜肴之一。

相傳乾隆下江南,來到蘇州松鶴樓,見神台上有一尾活蹦亂跳的鯉魚,便指名要廚師做給他吃。廚師欣聞皇帝駕到,不敢有絲毫怠慢,不僅在口味上下功夫,而且將魚燒成昂首翹尾的松鼠形狀,乾隆吃後大加讚賞,"松鼠魚"便由此出名。

如今,松鼠魚多以桂魚為原料,色澤醬紅,外脆內嫩,甜酸適口,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顏值 | 醬汁肉

蘇州醬汁肉每年清明節前上市,夏至落市,是季節性產品。每塊約五六厘米見方,色呈殷紅,入口酥而不爛,肥而不膩,甜中品咸,滷汁香艷,鮮美無比。

"傳統醬汁肉要和豬頭肉、豬腳爪一起燒",工序極其複雜。

據介紹,陸稿薦的醬汁肉以色似櫻桃、皮糯肉香為特色,全部採用豬五花肉為原料,洗凈後切成約5厘米左右的"升籮塊",並配以紅麯米粉"循環老鹵"製作。

時令 | 䰾肺湯

採用斑魚之肝,輔以火腿、香菇、筍片等,用雞清湯燒制而成。斑魚腹白,背青灰,有斑紋,可鼓氣如球浮於水面,是蘇州的特產。

此魚每年秋季上市,肉質細膩,風味獨特,湯清味鮮。

乾隆五十五年,一家名叫敘順樓的小菜館悄然開張。乾隆爺到了蘇州,誤打誤撞跑來這小餐館點了道湯。食材看起來並不複雜:好像是幾塊䰾魚肺,加上一點鮮菇一起燉煮。溫潤鮮嫩的魚湯讓乾隆喝得心花怒放,當即賜名䰾肺湯。

精緻 | 碧螺蝦仁

以太湖流域活河蝦與洞庭東、西山名茶碧螺春烹制而成,具有濃厚的蘇州地方特色。

蝦仁,以東山一帶白殼蝦為佳,活蝦擠出蝦仁,加上精鹽、雞蛋清、干澱粉製成的漿汁,待熟豬油鍋燒至五成熱時,將蝦仁溜至呈乳白色,漏勺瀝去油,再以旺火復炒,此時加預先用5克碧螺春茶葉泡出的茶水及味精,不可多炒,僅顛翻數下即出鍋裝盤。

同時以泡過的茶葉作圍飾邊,綠白相映,形美味鮮。

新鮮 | 荷塘水八仙

"水八仙"是蘇南地區的傳統食物,包括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荸薺、蓴菜和菱,大多在秋天上市。

"荷塘水八仙",將蓮藕、荸薺、菱角、慈姑、水芹等切成方丁,加上雞頭米以及水芹,清炒上桌,口味清雅爽口,且營養健康。

最簡單的做法,然而僅一口便嘗出了蘇州最新鮮的味道。

起個大早,只為一碗頭湯麵

如果用一樣美食代表蘇州,那唯有蘇式湯麵。一碗面,就像是蘇州人的性格:精緻內斂,看似簡單平常卻底蘊深厚。

從湯到汁、從面到油、從各色的澆頭到哪怕簡單的蔥,都有著嚴苛的講究;下面的清水、撈麵的精準分量、裝碗時利落的笊籬、入湯時一滴不潑,更是考驗每碗麵條的標準。

最醇鮮 | 楓鎮大肉麵

"楓鎮大肉麵"據說創于楓橋鎮,其獨特之處在於麵湯,用豬骨、鱔骨熬成的湯增鮮,再用酒釀吊香,湯清無色,醇香撲鼻。

歷史上蘇州不少老字號麵館都有供應過楓鎮大肉麵,頗受食客青睞。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楓鎮大肉麵因對衛生要求高,加上其他歷史因素,曾一度難覓蹤影,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楓鎮大肉麵才開始逐漸復興。

最時令 | 三蝦面

這碗面時令性極強,一般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江南河湖中的雌蝦進入產卵期,這種帶著蝦籽的蝦被蘇州人稱為"三蝦",即蝦籽、蝦腦、蝦仁,是湯麵或者拌面的最佳"澆頭"。

"三蝦"以太湖所產的白蝦品質為上,漁民形象地稱之為"蠶子蝦"。

三蝦價格比較貴,用來做三蝦面需要現做現吃,因此麵館通常不敢一次購進太多的三蝦,一旦當天賣不掉,口感就會差很多,通常是限量供應,來晚了就吃不到了。

最經典 | 奧灶面

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滷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麵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湯滷鴨面,白面白湯,原色原味。

奧灶面好吃,首先在於湯麵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鮮美異常。

其次在於澆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滷鴨則以"崑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

最傳統 | 兩面黃

"兩面黃"是蘇州特色的傳統麵食,一度被稱為"麵條中的皇帝",價格不菲。解放後就很少供應,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來在蘇州老字號餐飲界再次興起。

此面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干再炸,要兩面都炸成金黃色,香味飄出,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讓麵條吸足滷汁,味道又香又可口。

"兩面黃"的吃法也很講究,吃之前記得要"翻個身",這樣才能吃出"外脆里嫩"的最佳狀態,一碗面配一碗蛋絲湯,一碟油,上來之後,喝口湯,再撈口面,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

最珍貴 | 蕈油麵

蕈油麵取自松樹蕈,松蕈"生於松樹茂密處,松花飄墜著土生菌"。

在民國年間刊印的《吳中食譜》也有記載:"寺院素食,多用蕈油、麻油、筍油,偶爾和昧,別有勝處。"文中的蕈油,即松蕈油。

松樹蕈採摘不易,收拾起來也挺麻煩。新鮮採下來的蕈里有很多小蟲子,得先撕去表層的膜衣、洗凈後必須用鹽水浸泡三四個小時,然後才能下鍋熬油。

因為製作麻煩,所以,供應蕈油麵的麵館很少。蕈油麵口味菌香濃郁,有一股春天雨後松林淡淡的泥土氣息,菌湯非常鮮美,菌油噴香,也是蘇式面中非常有特色的面。

蘇州小吃,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

午後,一杯碧螺春,幾份茶點,甜咸兼有。聽聽評彈,聊聊家常,再來碗雞湯餛飩,或許就是老蘇州的一個下午。

蘇州的小吃精緻講究婉約,好像開在春風裡的花兒,甜蜜是靈魂,軟糯是性格咸鮮是生活滋味,還特別愛藏著犄角旮旯里。

甜蜜 | 糖粥

糖粥是頗有名氣的一種蘇州小吃,不僅觀前街玄妙觀廣場上有賣糖粥的雕塑,"篤篤篤,賣糖粥"的市聲也早已演化成舊時兒童的歌謠。

赤豆和糯米混合的糖粥有撲鼻的桂花香。

有時候我們慢悠悠吃完準備再來一碗時,小攤上一大鍋粥竟然已經見了底。

清新 | 酒釀餅

酒釀餅是春季的時令點心,外觀與小月餅相似,面是用清酒釀來發的,因為氣候的原因只能賣這一季。

采芝齋是清明節前後一個月有賣,有玫瑰和豆沙兩種口味。

純天然之外,現發酵也是酒釀餅的一大特色,因此在大量製作上有相當難度,幾乎只能採取前店後坊的形式,一邊生產一邊出售,排隊就在所難免了。

鬆軟 | 梅花糕

不得又提到了乾隆,一日他在集市一角偶然瞥見一種糕點,色澤誘人,形如梅花,當時就按捺不住好奇心買了一個。

常年待在紫禁城的乾隆,吃得雙眼直冒星星:鬆軟噴香,入口細膩清甜,吃完之後還回味無窮,忘記了自己在"微服私訪"的皇帝現場點贊:妙哉,秒殺無數宮廷小吃!宮廷小吃?!攤主大概被嚇傻了,後來才知道眼前是堂堂萬歲爺,馬上跪安稱福。

乾隆一高興,又開始賜名,因俯視其形如梅花,便稱之為"梅花糕"。

鮮香 | 生煎

蘇州人沒有包子這一說,如果是肉餡的就是肉饅頭,如果是菜餡的就是菜饅頭,如果啥都沒有就是白饅頭,所以在蘇州生煎也叫生煎饅頭。

蘇州最有名的生煎要屬"啞巴生煎"。創始人叫俞二媛,因9歲時生了一場病而喪失了說話的能力。13歲被家人送到一家小吃店當學徒,學滿3年後回到父親開的生煎饅頭店幫忙。

學徒期間學得了餡料的秘方:肉餡里一定要放入肉皮凍。再加上因他又聾又啞,幹活時從不受外界的干擾,煎生煎時十分專注,火候拿捏得十分到位,煎出來的生煎特別好吃,久而久之,"啞巴生煎"的名氣就打響了。

精細 | 縐紗湯包

縐紗湯包,粗看第一眼,大約是當不起姑蘇的精巧之名的。皮皺巴巴的,也沒有玲瓏的褶子,倒像是剛剛出生的嬰兒,眉眼都沒有睜開,皮膚雖粉,卻皺得似老頭兒。

呼呼吹兩下,浮霧散去,薄如白絹的麵皮之下,甚至還能隱隱看到紅褐色、泛著油星的湯汁。

要做縐紗湯包,面和餡都要講究。加了老酵母的麵糰在師傅手中搓扁揉圓,順勢而為,卻私心地吃下不少力道,在最終包裹餡料的時候儘可能延展開去。

小小的一片,團在師傅手心,看起來完全沒有肚量吃下一整塊紮實的肉餡。可不要著急,旋幾個圈,便是薄透的一張,將餡料包得穩妥。

軟糯 | 湯圓

蘇州的湯圓沒有咸甜之分,鹹的主要是鮮肉,甜的有芝麻的、豆沙的。

好吃的鮮肉湯糰皮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輕輕的咬一小口——大概小拇指蓋那麼點兒,剛好露出肉餡,同時湯汁不又能外溢。

小心地嘬一小口,將滾燙咸鮮油香的肉汁吸入口腔,輕微燙到上顎後,流淌滿溢整個口腔,肉汁包裹住剛剛咬下的那塊外皮,那種滿足感令人渾身舒暢。

香糯 | 雞爪

雞的下腳料,不是蘇幫菜主要食材,也不是尋常人家的家常菜。但就是這種非主流的食材,被蘇州人做成蘇州小吃的一個大類。在蘇州本地人的調侃中,把平江路稱為雞爪酸奶一條街。

蘇州好吃的雞爪就是從祥鑫飲食店開始的,店址是在一條非常狹小的弄堂里,不是認真做功課的話,很難找到。

他家招牌雞爪真是又香又糯,濃濃的脂膏非常豐腴,特別是雞爪"手掌"位置那坨筋頭巴腦的東西,吃起來有極大的滿足感。

原網頁已經由ZAKER轉碼以便在移動設備上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