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衛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以至於美軍有過:「失去衛星就無法作戰」的評價,往往越先進的裝備對衛星越依賴,衛星所能發揮作用之中,人們一般關注導航定位與通信聯絡,其實偵察更重要,衛星偵察為主要的情報收集手段,其中之一:高分解析度光學成像偵察衛星,目前最好的是美國的鎖眼偵察衛星,其鏡頭口徑為3米,焦距27米,可以實現最高解析度達0.1米。
中國也擁有自已的「鎖眼」,那就是高分系列遙感觀測衛星,屬於「高分專項」工程,為非常龐大的遙感技術項目,由「高分一號」到「高分七號」,至少個7個型號組成,其用途與性能各不相同,高分四號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擔任則統觀全局的角色,高分五號負責大氣環境監測,屬於一個輔助角色,一,二,三,六號星負責對目標進行拍照,高分七號則為立體成像衛星,屬於對目標進行精確測繪的。
高分系統的規模大,打造起來也是費時費力,不算前斯的研發工作,僅發射工作來說,「高分一號」衛星於2013年4月26日發射,其它衛星則計劃於2020年前發射並投入使用。但是它的建設卻是物有所值,中國高分專項系列衛星是互為補充,互相協作的,為軍民兩用性能,在非軍事領域應用廣泛,軍事領域則非常重要,主要為中國提供戰略戰役級的情報,一旦建成,將讓中國擁有軍民兩用的衛星偵察網。
也許有人說,美國的技術太先進,已經能實現0.1米的分辯率,目前中國的高分衛星只能提供1米級的商用衛星圖片,軍用級別的解析度也許只有提高0.5米,與除美國以外的國家基本一個水平。
既然中美差距相當大的,那麼這個系統建造就沒有意義--單純地參數對比結果。中國打造這一系統背後的戰略考量是大有文章的,不是追求與美國比分辯率更高,而是試圖建立一個由多枚衛星組成的偵察衛星網,它是否有意義,不是看它的性能參數是否能與美國同類衛星比,而是看它能否完成任務:看清航母。
它所追蹤的目標可不是什麼人員,而是大型海上目標,或者說,航母,以現代航母的個頭,位於3.6萬公里的同步軌道上的高分四號也足以憑藉50米的分辯率將其從大洋中找不出,實際上它可以輕鬆偵察太平洋上油輪大小的目標,美軍航母的全球調動可盡為其掌握,至於高一、二號分辯率達到1米以下,可以搜索到千噸級別以上的水面艦艇,以及大型飛機的調動也盡可為掌握。
只要能鎖定航母的位置,那麼就足以為我軍的反艦彈道飛彈攻擊提供目標情報,也許僅靠高分四號一顆衛星就可以引導東風-26和東風-21D飛彈攻擊,更不要說,還有分辯率更高的高分一、二號。如果能經過衛星鎖定航母的位置,那麼在軍事上的意義就非常大了,這屬於一種軍事優勢,實際上,已超出這一要求,鎖定大中型水面艦隊基本不成問題了。
不久前,我們就公布過一段,中國吉林一號衛星跟蹤大型客機的視頻,它的分辯率只有1.3米,與0.1米解析度的衛星相比,畫面確實不夠清晰,但是也足夠證明,我們可以利用衛星跟蹤大型空中目標,這個意義就更加巨大了,事實上,隨著中國衛星技術的不斷提升,未來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是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