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俄兩國領導人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139期】近日,據俄羅斯國防戰略網報道稱,中俄兩國將聯網兩軍防空反導系統的指揮控制子系統,這表明中俄將在關鍵的國土防空作戰領域展開深入合作。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表示,中俄兩國現在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深入加強國防領域的合作,符合兩國的國家利益,普京這一表態讓白宮官員感到了巨大壓力,這也是中俄兩國為何建立聯合反導系統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中俄兩國進行過數次聯合防空反導演習,儘管有消息稱這些演習基本還都停留在初級層面,但這種在防空反導領域的合作留給人們很大的想像空間。早期防空系統的雷達、指揮控制系統都是各自為戰,各個高炮、遠中近防空飛彈有各自的雷達、指揮控制系統,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各個防空子系統的雷達覆蓋範圍無法擴展,即使有重疊,但由於各個子系統並沒有信息交流,由此造成了許多敵機可躲避遭到探測和跟蹤的防空網漏洞。不過,雷達組網技術可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圖為俄羅斯A-135防空反導系統
比如,俄羅斯正在開發的S-500防空反導系統預計將採用分布式有源固態相控陣雷達系統,其作用距離在600千米至1000千米之間。通過雷達組網技術,S-500系統不僅可有效對付包括雷達反射截面小的高超音速目標在內的各種目標,還可提高整個系統的信息化程度和生存能力。組網後的雷達系統將數個雷達子陣進行分布式配置,通過控制子陣信號之間的相位或幅度,可使敵方反輻射飛彈無法精確測定雷達發射源子陣的方位。
最近幾年,中國雖然進行過多次反衛星、反飛彈實彈測試,但與蘇聯相比還是差一個層級,因為蘇聯早在1950年代就開始著手建立可實戰化的國土反導系統,而俄羅斯作為蘇聯軍事資產的最大繼承者,保有了蘇聯研製的目前世界上唯一部署的、採用攜帶核彈頭攔截彈的反導系統——A-135系統。該系統於1995年開始擔負戰備值班,由1部「頓河-2NP」大型相控陣作戰管理雷達、1個指揮中心和兩種型號的攔截彈組成。
圖為俄羅斯防空作戰司令部
其中,遠程大氣層外攔截彈51T6「橡膠套鞋」的最大射程350千米,攔截高度300千米,共36枚;近程大氣層內攔截彈最大射程80千米,攔截高度30千米,共64枚。兩種攔截彈能攔截飛行速度6-7千米/秒的洲際飛彈彈頭。其中,「頓河-2NP」雷達探測距離超過1000千米,探測精度200米,可同時跟蹤100個飛彈彈頭,當然,俄羅斯並不滿足於此,還正在加快開發第三代反導系統——A-235系統。
俄羅斯A-235系統包括遠程、中程和近程三種攔截彈,它們的攔截距離預計分別為1000-1500千米、120千米和80千米。A-235系統預計裝備「頓河-2M」雷達,這是一種有4個陣面的遠程早期預警雷達,探測距離預計達2000千米。隨著「沃羅涅日-DM」陸基早期預警雷達的部署數量增加,以及「統一空間發現和作戰指揮控制系統」新一代預警衛星在2020年前服役,俄羅斯戰略預警系統將恢復全面的預警探測能力。總之,中俄聯網防空反導系統的子系統,將進一步增加兩個聯手應對美國洲際飛彈、高超音速武器和太空武器帶來的威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