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房狂魔手把手教你打開酒店的正確姿勢

@ 2017-02-14

每年有七八十天都要在世界各地的酒店裡度過的 KLOOK 旅行體驗師 Juliana Yang,手把手教大家如何 360 度玩轉酒店,讓開房這件事變得更有趣。乾貨滿滿的總結貼,請收好!

酒店住宿類別科普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酒店類別,比如民宿,guesthouse,快捷酒店,星級酒店,精品酒店,還有閃亮 bling bling 的七星酒店。先說說大家最熟悉的 " 星級酒店 " 這個概念," 星級 " 這個東西在世界範圍內其實大家的評定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Sponsored Links

我國用的星級評定標準是 2010 年出版的《中國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白皮書》(可以通過百度搜索下載源文件),主要是針對酒店配套設施和人房配比做了一些規定和細則的安排,其餘的按照比較靈活的分類可以分為 6 個大類:

1. 公寓式酒店

2. 旅遊式公寓

3. 度假村

4. 城堡式酒店

5. 路邊型汽車旅館(Motel)

6. 常規酒店

Sponsored Links

另外還有 SLH,LHW,Design Hotels 這些國際出名的組織來篩選比較符合他們評定標準的特色酒店。他們評定的側重點和標準也各有不同,可參考上面這個圖表和上面顯示的網站(大部分是北美和歐洲,中國涉及還比較少)。除了星級之外的其他分類直接參考 bookings 的分類就好。

" 新潮酒店 " 概念的普及

另外,還有近幾年興起的 " 新潮酒店 ",在歐美已經有很多比較成功的案例。我根據地區給大家分了個類,見下圖 8 家潮流品牌酒店。這 8 家品牌不像 W Hotel 走高端潮流酒店風,相對價格更評價。另外它們比較有特色是,店內跟其他潮牌和品牌的跨界合作也比較多,大家也可以留意一下上圖中幾個品牌的官網。

Sponsored Links

Citizen M New York (圖片來自官網)

拿上圖中第一行的 3 家酒店舉個栗子—— CitizenM(世民酒店)中國總部在上海,他們是全歐範圍內首家使用自助 Check in & Check out 的單體酒店。ACE Hotel 知名度已經很高了,最大的特色是 co-working 風格,在酒店大堂設置了很多圖書館桌椅一樣的地方,方便工作學習。25Hours 是德國的品牌,德國的機場和火車站都有店,方便大家通行於各個城市。

Sponsored Links

ACE New York,酒店大堂的 co-working 空間就像圖書館一樣方便住客工作學習(圖片來自官網)

在歐美地區,這類酒店品牌創立的爆發期是 21 世紀初期,除了創立於 1999 年的 ACE(美國),還有歐洲以及中國香港有很多酒店也在做類似的嘗試,創立於 2002 年的 Ovolo(中國香港,DesignHotels 聯盟成員品牌),創立於 2005 年的 25Hours(德國,DesignHotels 聯盟成員品牌)、CitizenM(荷蘭)、The Student Hotel(荷蘭),創立於 2007 年的 PENTA(德國,現為 Rosewood 旗下子品牌之一),創立於 2008 年的 MamaShelter(法國,現為 Accor 旗下子品牌之一)以及創立於 1980s 但近幾年明顯在搞轉型的 H10(西班牙)。

Sponsored Links

25Hours Hotel Wien (圖片來自官網)

這些品牌除了在目標客群、功能設置以及設計風格上有非常多的共性,他們在發展的路徑上也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可以研究(在創立最初的五到其實發展都不快,他們的大規模井噴和強勢進入人們的視野其實是在 2010 年左右的時間點)。

25Hours Hotel Wien (圖片來自官網)

而 ACE 旗下每家店都不一樣的 local experience 以及 hippie&cool 的整體風格把控都離不開其客群定位和設計理念的具體落地實施。除了 ACE 之外,我上面列出來的其他品牌基本也都做到了這一點。

ACE New York (圖片來自官網)

如果我們單看每家店提倡的 Local Experience 這一個點,把這些品牌拿出來與奢華品牌集團相比或許他們做得並不是最為出色,半島、柏悅、四季、文華東方的每家店也都是非常努力地融入了當地文化和特色。

這裡就需要說了,當 Local Experience 和工業風和嬉皮士結合在一起時候,這些品牌就做出了與奢華品牌完全不一樣的玩法,他們玩法的側重點不是尊貴,而是 open mind 同時 open the door。

如何挑選酒店?

1. 不要只看照片,要看多方評論篩選,看評論不要只看好評,看差評以及酒店對於差評的回覆處理方式

相信經常用 OTA 平台訂酒店的人都少不了這一環節,就像在淘寶買東西我們會看差評一樣,其實選酒店也是一個道理。在看酒店對於差評的回覆時可以非常好的在入住前了解到酒店面對問題的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但因為有些酒店生意太好或者評論太多或是壓根沒想解決問題,所以機器人式的差評回復也很多,這種回復看了的意義也不是很大。有些甚至是對於差評幾乎就沒有回覆的,那就更要慎重選擇了。

很多時候酒店總是這麼一句「尊敬的賓客,您好,感謝您入住並點評,如有不滿意的地方請直接聯繫酒店管理人員,我們將第一時間內幫您解決,再次期待您的光臨,總經理 XX」然後就沒了下文,客人不滿意還是不滿意,大家就這麼繼續不高興下去了,也沒個理由。

同樣是在北京,有一家酒店對於差評的回覆態度我一直非常欣賞,隨便截圖兩條回復大家看看就好。這家店對於客人的投訴,無論是一句話還是一段,回復得都非常認真,發生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未來會怎麼解決都講得一清二楚,用自己的言語和行動表達了對於每一位客人的重視。

2. 活用街景地圖,尤其第一次到達陌生城市時,在入住前查看酒店周邊環境及設施配套

選酒店儘量往靠市中心地段選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但是很多名字看起來並沒那麼偏僻的地方也許並不是真的不偏僻。對於獨身出門在外的人來說,尤其是年輕女性,如果不是有特殊需求必須住到郊區去,建議多花那麼幾十一百儘量住在市中心的店。

當你想要選擇一家店時,你可以提前通過街景地圖你能提前看到周邊小區的狀況、道路照明設施概況以及大致的環衛狀況等,通過這些因素相信你也能大致的判斷一個區位的好壞。

除了查看酒店的交通便利程度(周邊最近地鐵口的距離、距離大型交通樞紐的距離等),對於需要長住的客人來說還需要了解周邊便利店、超市、藥店以及其他生活配套等相關信息,這時候街景地圖就非常有用了。

有時候地圖上顯示你旁邊有個 XX 超市,但等你到實地後你發現這個所謂的超市只是個小賣部並不是不可能。

3. 開業時間過短的酒店慎選,對於孕婦及帶嬰兒的客人來說,開業半年內的酒店儘量避開

裝修過房子的人都知道,自己家裡裝修完一般是不會立馬搬進去住的,總會開窗通風三個月到半年左右的時間。有一些沒節操的酒店因為著急迎(掙)客(錢)會在房間裝修氣味都還沒散盡甚至是有些房間還沒裝修完的時候就匆忙開業。

這些酒店經常還會有一些開業大促或者開業低價特惠的活動來吸引客人入住,我是個因為貪便宜上過當的人,當時直接被酒店樓道的油漆氣味熏得淚流滿面。

我雖然沒當過媽,但是在這裡也鄭重提示各位準媽媽和小寶寶們,不要因為圖那麼幾十一百的 " 優惠 " 就選擇那些剛開業的酒店,這些新店除了裝修氣味之外,在人員培訓、管理團隊磨合和服務配套方面相對其他酒店來說都會差點。

KLOOK 客路旅行出品 | 編輯:郭哥

圖文來自 Juliana Yang

" 跟著我們玩點不一樣的 "

堅持原創 轉載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