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俄羅斯正在大力推進戰略核力量現代化建設,並通過和部隊聯演聯訓等方式,推進戰略核力量實戰化,不斷強化對美歐等國家的威懾能力。
據外媒最新報道,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將重新啟用獨一無二的作戰「隱形列車」——「巴爾古津」鐵路飛彈作戰系統,這也意味著這款神秘的大殺器將重出江湖。為什麼說是重出江湖呢?其實,早在蘇聯時期,該國就列裝過這種武器系統。1984年,蘇聯進行了鐵路飛彈作戰綜合系統的首次試驗發射,翌年,又進行了為該系統專門研製的PT-23YTTX洲際彈道飛彈的試驗發射。1987年,第一個裝備核飛彈列車的飛彈團已經開始執行戰鬥值班任務。蘇軍將該型鐵路飛彈作戰綜合系統命名為「棒小伙」,西方則稱其為SS-24「手術刀」。
俄核飛彈列車的機動性、隱蔽性和高生存能力無不令美國感到頭痛不已。為了跟蹤監視蘇聯的核飛彈列車,美國專門在太空建立了由18顆衛星組成的衛星群,但監視效果並不理想,而最多時美國竟調集了22顆衛星,也只能監視一半左右處於基地待命中的SS-24列車組。可列車駛出基地,以每小時100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5分鐘以上,就會脫離監視。事實上,核飛彈列車外形和民用列車沒有大區別,衛星和雷達系統對很難對其進行區分,何況敵方很難確定其發射位置。可以說,要發現在數千條鐵路線上的「普通」的作戰列車比在汪洋大海中發現一艘潛艇都要難。同時,和公里機動發射相比,鐵路機動發射列車可以全天候值班,不受自然條件對路況的影響,且一列機動發射列車一般情況可以攜帶4至6枚飛彈,必要時還可以加長列車,使之可以裝載更多的核彈。
蘇聯的核飛彈列車令美國如鯁在喉,寢食難安,其在如何將其毀於一旦的問題上可謂是費盡心機。1991年,美國在沒有進行過任何一次試驗發射的情況下,便向全世界宣布成功研製出自己的鐵路飛彈作戰綜合系統。而恰恰就在此時,蘇聯領導人帶著「新思維」與美國開始了有關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的談判,並簽署了第一階段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條約規定,蘇美兩國應銷毀各自鐵路飛彈作戰綜合系統。不過,美國當時並沒有真正研製出整個鐵路飛彈作戰綜合系統。反觀蘇聯,12部鐵路飛彈作戰綜合系統、36枚彈道飛彈、360個可突破美反導系統的彈頭均被削減為零,並消失在了縱橫交錯的鐵路上。
近年來,針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戰略攻勢,俄重新開始了列裝核飛彈列車計劃,以作為應對美反導系統和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的有力武器。據悉,今年11月至12月將測試從列車上冷發射「亞爾斯」飛彈。該飛彈彈體繼續採用了三級固體推進的總體方案。第一級和第二級串聯安裝,第三級發動機四周安裝了制導設備,儀器艙上面安放4個彈頭。由於一列飛彈發射列車即為一個獨立作戰單元,保障要素齊全,可靠性極高。同時,RS-24型鐵路發射飛彈在生產廠就已密封在發射筒,飛彈可儲存20年,這期間不需檢測,並可做到隨時發射。RS-24發射時,可用蓄壓器的燃氣將飛彈彈射出筒在空中點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冷發射,這大大避免了飛彈在發射時對列車造成腐蝕,提高了列車和飛彈的安全係數。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美俄博弈不斷升級,俄羅斯甚至派出唯一一艘航母遠征中東,但畢竟受限於已固化的平台性能,俄羅斯與美國的海上力量相比,明顯處於弱勢,這不排除對方「狗急跳牆」對俄「誤炸」的可能。因此,俄羅斯宣布重新啟用「死亡列車」無疑是對其發出強烈核威懾信號,而美若真想與俄開戰,就必須要做全軍覆滅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