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官方媒體在電視節目中展示了東風21D飛彈的訓練畫面。作為中國開發的第一款反艦彈道飛彈,東風21D使中國真正具備了威脅遠海作戰目標的能力。前蘇聯曾在冷戰期間也研製過類似的反艦彈道飛彈,不過礙於當時的環境和技術等因素一尚未取得成功。因此,面對中國東風21D飛彈的成功部署,俄羅斯媒體表示出了很大的不服氣,不過,面對這一情況,中國軍迷卻感到徹底振奮了。
圖為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
根據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的發射視頻分析,其彈體外形與美國30多年前開發並裝備的「潘興」2中程彈道飛彈極其相似。「潘興」2飛彈的特點是精度30米,這在那個時代是相當高的,奧秘就在該飛彈使用機動式戰鬥部,採用慣性和雷達數字區域匹配復合制導方式,能在飛行途中多次調整航向。東風-21D顯然也採用機動式戰鬥部,但由於該飛彈的打擊目標是海面上行駛的艦艇,是點狀目標。而「潘興」2飛彈打擊的地面固定目標,是面狀目標。
圖為美國潘興2飛彈
因此,東風-21D要比「潘興」2更先進,根據相關報道,東風-21D的機動式戰鬥部的末段飛行軌跡,很可能借鑑了著名的錢學森彈道原理。錢學森彈道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於1940年代在美留學時提出的一種飛彈彈道,即「助推-滑翔」彈道。它將彈道飛彈的初始段和中段與巡航飛彈的末端結合,形成新的彈道飛彈飛行彈道,即在戰鬥部與飛彈彈體分離後,戰鬥部以高速做水平飛行。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水平飛行更便於戰鬥部的導引頭搜尋並鎖定目標,並且其約10馬赫也使敵方的高層和低層反導系統很難攔截。美軍現裝備的最尖端反導飛彈是艦載的「標準」3,其戰鬥部是大氣層外動能殺傷器,它只有在外空才有效,對於低空巡航飛行的目標則素手無策。而「愛國者」3等低層防空系統則跟不上東風-21D戰鬥部的速度和機動性。
雷達有效提升了東風21D的打擊覆蓋範圍
有了速度和飛行軌跡優勢,東風-21D對海上大型艦艇的命中機率怎樣呢?一般在理想海況條件下,大中型艦艇的最高速度在30節左右(約56公里/小時),而在惡劣海況條件下,實際速度還會更低一些,而東風-21D戰鬥部的末端速度在10馬赫。因此,可以說,只要東風-21D的戰鬥部鎖定了目標,航母等一類的軍艦不管做怎樣的加速、轉彎甚至倒退機動,都無法躲避被擊中!
圖為東風21D飛彈作戰效果圖
唯一會影響東風-21D作戰效果的可能就是美軍的網絡、電子戰能力,美軍高官曾聲稱,他們有使中國反艦彈道飛彈失效的辦法,可能就是指這類軟殺傷手段。不過,有矛必有盾,中國軍方也會進一步升級現有的東風-21D,使其成為封鎖美軍航母編隊介入中國近海的有力武器!
近日,一組「東風-21D飛彈作戰全程」的模擬畫面在網絡上曝光,展示了東風-21D彈道飛彈攻擊航母的全過程。從模擬畫面可以看出,東風-21D彈道飛彈威力巨大,輕鬆將航母打成兩截,現場火光沖天。
東風21D飛彈成功將航母打成兩截
東風21D飛彈攻擊航母過程展示
得益於3.6萬公里的軌道高度,高分四號在理論上能夠對大片的海洋進行監控,因此能及時發現航母等目標的區域位置,與其他低軌道遙感衛星結合,可更高效的鎖定目標並引導諸如東風-21D和東風-26的反艦彈道飛彈進行打擊。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發表文章,認為東風-21D飛彈首次曝光了新型的機動式彈頭,英媒猜測,東風-21飛彈裝備的不同彈頭可能反映了中國兩大飛彈製造商航天科工集團和航天科技集團的競爭。
文章稱,2月5日,央視首次曝光了疑似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的新型機動式彈頭,隨後在2月12日的報道中,上述猜測得到了證實,該飛彈的發射車為10X8驅動的萬山2500底盤,這種底盤同時用於東風-21C和東風-21D。
文章猜測,這可能是由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在競爭大型彈道飛彈的彈頭項目。英媒提到的所謂兩則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新聞,根據公開消息來看,英媒提到的2月5日的報道發生在中國北方,而2月12日的報道似乎則是南方環境。
所謂東風-21D的新式彈頭,據軍事觀察人士分析,是一款帶有空氣艙的雙錐體新型彈頭,這種彈頭其實並非首見,早在東風-15B飛彈上,就採用了雙錐體彈頭,這種設計的優勢在於,能提高彈頭高速重返大氣層時的升阻比,可在末端攻擊時獲得更好的機動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