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站隊日本和中國作對:這大國要反華了

@ 2016-11-12

印度總理莫迪11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雙方簽署「里程碑式的」核能協定。至此,日本向印度出口核電站成為現實。這是日本首次與未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的國家簽署核能協定。印度媒體11日歡呼此協議「為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奠定基礎」,日本社會則表示出對核擴散的擔憂。11日,日印首腦發表聯合聲明,提及南海,並稱將在各自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和「東進政策」框架下展開合作

11日晚,在會談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安倍就簽署核能協定稱,這將有助於促使未加入NPT的印度實際上參加核不擴散體制,「符合我國力爭實現無核武世界的立場」。莫迪表示,這「記錄下了歷史性的一步」。報道稱,核能協定如果經雙方國會批准,將開闢日本核電站向實際擁核國印度出口的道路。安倍政府以經濟實利為優先,瞄準的是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巨大市場。但與此同時,日本作為力爭實現「無核世界」的「唯一戰爭核爆國」的形象日漸喪失。在核爆地廣島與長崎,不斷可以聽到沮喪之聲。長崎市市長田上富久11日表示,「作為核爆地之一,過去曾四度與中央政府交涉,要求終止相關協定的談判。(對於今天的結果)表示非常遺憾。」田上稱,核物質與核電技術若被用作核武器開發,那麼NPT或被架空。

11日,反對核電的日本市民團體手持「反對日印核能協定」等標語在首相官邸前舉行集會,反對兩國核能協定的簽署。集會活動的組織者滿田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她反對日本向國外輸出核電,福島核事故尚未完全解決,當地居民仍活在核輻射的陰影下。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向印度兜售核電極其不負責。印度一直拒絕加入旨在防止核擴散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與鄰國關係時緊時緩,日本政府這種行為對於致力於消除核武器以及日本的核爆受害者來說是一種背叛。

「莫迪安倍簽署歷史性民用核能協定,對印度意味著什麼」,經過6年艱苦談判,印度和日本11日簽署民用核能合作協定,日本在核燃料製造和技術上都非常先進,該協議有助於推動印度與日本核技術合作,「還有助於印度增強防核擴散的憑據,從而為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奠定基礎」。此外,該協定有助於印度在與其他國家簽署核合作協定時更加容易,幫助加快印度與美國在民用核能合作。

「印度和日本在南海問題上針刺中國」,印度報業托拉斯11日報道稱,印日首腦會談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重申尊重航行和飛行自由的承諾,要求所有各方應該最大程度尊重聯合國海洋公約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際海洋秩序。呼籲各國「不要訴諸威脅和武力,在行動中保持克制,避免單邊行動提升緊張,尋求和平解決方案」。「關於南海問題,兩國首腦強調了根據國際公認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的重要性」。中國反對任何域外國家干涉南海問題,印日聯合聲明的這種評論可能會激怒中國。在莫迪臨行前,曾有印度媒體稱,印日聯合聲明中可能提及南海仲裁案,中國學者提出嚴厲警告。

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未來外交政策面臨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印度這樣的「准同盟國」對日本尤其重要。報道稱,安倍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和印度的「東進政策」有共同點,日印欲聯手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11日,雙方就日本新幹線在印度的建築工期達成協議,安倍還呼籲印度計劃建設的另外6條高速鐵路也採用新幹線模式。

在聯合記者會上,日印雙方還就繼續推動聯合國改革達成一致。中日正在連接阿拉伯海到南海的海上交通要道——印度洋上博弈,日印核能協定的背後凸顯日美企圖牽制在印度洋沿岸影響力日益擴大的中國,借強化安全協作將印度拉入自己的陣營。

不僅表現在核合作和高鐵合作上,印度已經在各種方向表現出了反華的勢頭。

在邀請美國駐印度大使前往「阿魯納恰爾邦」(我國藏南達旺地區)之後,印度竟又允許達賴喇嘛訪問中印之間有爭議的敏感地區,訪問時間預計長達兩周。

印政府昨天(27日)發表聲明,同意達賴喇嘛於明年3月訪問「阿魯納恰爾邦」。聲明稱,達賴喇嘛沒有被禁止訪問印度任何地方,包括明年3月訪問「阿魯納恰爾邦」,技術上都沒有問題。

不僅如此,27日晚,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斯瓦魯普再次表態稱,達賴是「印度的客人」,「達賴喇嘛有去印度任何地方的自由,這次訪問沒有任何不同尋常」。

達賴喇嘛是在10月9日收到「阿魯納恰爾邦」首席部長坎杜(PemaKhandu)的邀請,訪問「阿魯納恰爾邦」。報道稱,達賴將於明年3月的第二周訪問「阿魯納恰爾邦」,預計停留兩個星期。屆時,他可能在達旺地區舉行的宗教聚會中發表講話,並訪問藏南其他地區。

印度所說的「阿魯納恰爾邦」(我國藏南地區)位於印度東北部,喜馬拉雅山脈南側、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山南地區、林芝地區,包括了西藏自治區的錯那、隆子、墨脫、察隅四縣的大部分及郎縣、米林兩縣少許國土。

中國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武沐曾表示,從林芝地區的八一鎮坐車到察隅縣或墨脫縣等地均可遙望被印軍占領的這片中國領土。「尤其還有六世達賴喇嘛的故鄉達旺地區,約有三分之二也被印度實際占領。」

美國駐印度大使維爾馬(RichardVerma)21日稱,他近日訪問了中印邊界爭議地區達旺,此舉引發我外交部的抗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4日表示,中方對美國高級外交官到中印邊界爭議地區活動表示堅決反對。陸慷表示,中印邊界問題非常複雜敏感,第三方的介入只會挑起和激化矛盾,最終受害的還是中印兩國人民。中印作為兩個大國,能夠拿出足夠的政治智慧,確保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維護好兩國人民的切身利益。

與此同時,印度不久前還發起了抵制中國製造的運動,其中還包括總理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高層。在總理莫迪敦促人們使用印度製造的產品來慶祝「印度排燈節」後,中國生產的排燈節燈籠和LED燈在孟買的銷量下降了30%到5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印度果阿會見印度總理莫迪時指出,一個健康穩定的中印關係,不僅有利於中印各自發展,也有利於維護髮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和國際體系中的合理利益。印度總理莫迪回應稱,印中保持頻繁高層交往和戰略溝通,有利於增進相互了解,深化合作,符合我們兩國及本地區發展繁榮的共同利益。

在抵制「中國製造」的呼聲不斷在社交媒體傳播後,印度零售商們不願再囤積更多中國貨,今年的「排燈節」對於中國產品的零售需求同比下降45%。

印度全國貿易商聯合會表示:「有關在排燈節期間抵制中國產品的運動極大影響了中國產品的銷售。今年節日期間,零售商從批發商處購買中國產品的數量大幅下降。」這場抵制運動不僅影響了市場,也傳入百姓家中,成了婦女兒童們的談資——他們恰恰是節日期間購物的主力軍。

受到需求量減少衝擊的中國產品包括鞭炮、燈泡、廚房用具、玩具、禮品、電氣配件、電子產品、消費品、家居裝飾品等。聯合會表示,這場抵制運動使印度傳統制陶工人獲得新生,他們生產出大量陶產品,希望能作為中國燈泡和裝飾品的替代。

這場運動將給印度貿易商和進口商帶來很大影響。儘管他們已提前兩三個月進口了中國產品,但若抵制運動繼續下去,中國將在即將到來的聖誕節和新年購物季遭受重大貿易損失。

印度政府正在實施一項長期戰略規劃,將向本國小型製造業提供全力支持,幫助他們以更低廉的價格生產出高質量產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