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不要慌 特朗普改變不了美國和世界

@ 2016-11-12

特朗普

這兩天,美國那旮沓牽動了世界的心,不知道特朗普大叔的勝出會讓多少人有得心臟病的嫌疑。

昨天,島上就給大家分析了美國部分民眾上街遊行的事兒。島妹只能說,這是美國人民選擇的民主道路,估計到這時候你們也只能跪著走完了吧。

今天,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公方彬分析了特朗普上台以後的種種。不知道公方彬的解讀能不能為那些不希望川普大叔勝的人帶來一點兒寬慰。

公方彬教授認為,特朗普當選,既改變不了美國,也改變不了世界,當然更不可能改變中國。根本原因,美國總統權力是有限的!

至於美國總統權力如何有限,誰來限制等等問題,且看公方彬教授解讀全文。

不要過度解讀,特朗普改變不了美國和世界

特朗普與希拉蕊PK,前者勝。或許太多人因此大跌眼鏡,各種解讀出現在輿論場,且解讀不斷升格。比如很多人認定這會改變美國,同時深刻影響世界和中國。

其實,特朗普當選,既改變不了美國,也改變不了世界,當然更不可能改變中國。根本原因,美國總統權力是有限的!

美國總統上任宣誓,按照程序要求,宣誓者手按《聖經》,宣誓效忠憲法。這叫「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具體來講,人們的精神世界由上帝照看,社會運行由法律來規範。

既然兩個重頭戲都不是由總統演,他也就只能幹些具體事務。例如,歐巴馬執政8年,交棒前訪問英國,有英國人問:「執政期間你做了哪些值得驕傲的事情?」回答:「我推動了醫療改革!」

美國總統權力有限且有範圍。「水門事件」,面對特別檢察官考克斯的步步進逼,尼克松要求司法部長理察森罷免考克斯的職務。理察森說我不能執行你的命令,我辭職。副部長拉克爾·肖斯接任司法部長後,面臨同一難題,也選擇辭職。最後,司法部三號人物博克成為司法部代理部長,答應罷免考克斯的特別檢察官職務。

為什麼檢察官與司法部長敢於和總統「過不去」?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國聯邦檢察官算是司法部長的下屬,因而是總統下屬的下屬。但是,「國王的國王不是我的國王,奴僕的奴僕不是我的奴僕」。法理上總統無權越過司法部長解除聯邦檢察官的職務,只能通過司法部長下令。從權力關係上看,司法部長應當執行總統的命令,但由於司法部長一般是有影響的法律學者,或有成就的檢察官、大律師,這決定了他們不擔心丟飯碗。同時,司法部長屬於政治官僚,而政治官僚與事務官員不同,其被解職不是最可怕的,道義形象受損才是最可怕的。只要道義形象在,被解職後仍然可以東山再起,甚至可以競選總統。因此,沒有必要和失去民眾的總統綁在一起。

總統對經濟的影響能力更小。西方國家搞的是市場經濟,雖然二戰期間的羅斯福新政,政府干預經濟的程度有所提高,但總體上仍然不直接介入經濟運行。某種程度上,美國總統在經濟領域的話語權比不上美聯儲主席。至於用錢,更得向管錢袋子的國會伸手。這就是美國政府預算出現短缺,只能關門等國會給錢的原因。

別說總統跨界用權在美國是大忌,甚至自己的「人權」或私權,都因擔任公職而受到大幅消減。比如,特朗普做商人出現桃色事件,或許可以花錢擺平,當了總統後再干類似的事,柯林頓與萊溫斯基就是前車之鑑。至於權力尋租,幾乎不可能。比如,德國前總統武爾夫就因為受賄700歐元,而被告上法庭。類似情況在西方國家不是個案,參照係數極高。

當然,美國總統雖然不能從制度層面改變美國,但一段時間裡會影響美國的政策走向。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拋出的一些觀點,一定會反映到政策中來。「美國制度不適合所有國家」「美國利益第一,意識形態第二」「美國不會繼續輸出價值觀」「發展經濟是第一要務」和「美國不要強出頭」,等等。這些與鄧小平推進改革開放時的一些觀點很相近。「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跳出以階級鬥爭為綱」和「不輸出革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韜光養晦」,等等。鄧小平的觀點深刻改變了中國。「三權分立」下的美國,特朗普的觀點不可能深刻改變美國,但在一至兩個任期內影響和決定政府行為,實屬必然。既然美國是世界警察,既然美國經濟高度影響世界,那麼影響了美國政策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世界。

這裡強調的是,我們要客觀評價美國總統的作用,不能高估。當今世界,因為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網絡聯通,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有機體,既然是有機體,也便決定了其走向和怎麼走,不會完全決定於單一體,而是決定於各部分的磨合與作用。所以,即便特朗普很瘋狂,仍然不會導演出想像中的大風暴。

至於對中國的影響,更不必擔心。每一次美國總統大選,中國註定成為雙方的攻擊目標。這一點在蘇聯解體後,反映特別突出。似乎不管哪個上任,都會立即拿中國開刀,結果呢?都得和中國商量著辦,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大塊頭」。哪怕只是為本國著想,也不能兩敗俱傷。

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讓美國總統折騰去吧。

作者:公方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