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川普妄圖先打擊中國軟肋

@ 2016-11-11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帶來國際關係空前的不確定性,從東亞到歐洲,很多美國的盟友以及關係複雜的國家都在評估美國政策可能出現的變數。目前看,發愁的多,開心的少。

特朗普想要通過上任打擊中國來立威

中國早已是華盛頓戰略上謀篇布局的首要對象,也是可能受到美國其他重要雙邊關係變動牽連最多的國家之一。如果因為特朗普入主白宮美國的外交戰略出現調整,中國受到的影響肯定會首當其衝。

儘管叫囂「飛彈圍堵中國」的希拉蕊不在了,特朗普依舊不會安下心和中國謀求合作共贏

在分析這些影響意味著什麼之前,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特朗普將成為一位強勢總統,還是弱勢總統?

這位美國新總統性格豪放,做事不拘一格,顯得頗有決斷力。但決定一位總統領導力的遠不止個性一個要素。目前的參眾兩院都控制在共和黨手中,這對特朗普是有利的,但這些也不是全部。

特朗普戰勝了美國的精英階層,卻難以得到他們的肯定

特朗普在美國政界無根基,與整個精英層關係緊張,反感他的人太多,他的治國理念要在美國體制里擴散並被接受將困難重重。即使共和黨內,不服他的人仍有很大勢力。希拉蕊和歐巴馬都表達了對特朗普當選的祝賀,但美國精英的集體轉彎比兩人發個聲明要難得多。

資本操縱選舉一直是美國大選的運營模式

當美國精英群體仍普遍對特朗普看不慣的時候,他的決斷力將大受影響。他將不得不花大量精力與那些「實際操作美國」的人緩和關係。他需要避免在一開始就因為自己「獨斷專行」而直接引發重大危機,否則會有很多人等著看他笑話,落井下石。

這些會導致他的弱勢,與他性格上的強勢彼此對沖,共同塑造他的執政風格。

那麼美國會出現戰略收縮,形成「新孤立主義」國家路線嗎?特朗普顯然有此願望,他想少管些國際上的事情,把更多國家資源用於重振美國經濟和解決民眾就業上。但由於上述牽制,他未必敢於或者能夠在落實這些想法的路上走太遠。

特朗普本身就是一名資本家,所以相對來說財團支持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不過在特朗普時期,美國至少會不再追求進一步的戰略擴張,除了特朗普個人的影響,美國實力支撐過於龐大的全球霸權早已顯出疲態則是個剛性原因。其實歐巴馬時期美國已在總體上維持它的戰略存量,只是有些調配,特朗普會讓這樣的趨勢會更加明顯。

但是侵犯了華爾街大佬們的利益,說不定就會和甘迺迪一個下場

中美摩擦的總規模不繼續擴大將是高機率的,想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特朗普分不出更多精力開展與中國的戰略博弈升級。但是這不意味著中美摩擦不會爆發新的焦點,在某個特定時間裡,兩國摩擦出現階段性升級的可能性同樣存在。

特朗普「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那段時期將意味著較高風險。他有可能想為自己執政「立威」,證明自己說話算數,從而尋找一個他所認為的中國「軟肋」出手。北京方面需要針對這種可能性認真評估,未雨綢繆。

新形勢下得中美關係又將讓兩國開始探索

然而我們一定要看穿特朗普的「強硬」是空的。他既沒有一個強大美國總統所需要的充裕財政支持,也沒有精英群體與他共赴危機的忠誠和團結。執政初期,他要兼顧的因素太多,並無挑起重大國際危機的資本。他尤其承擔不起與中國關係嚴重惡化的風險。一個大國內部不團結,不利於形成它對外挑起衝突的真正決心。

現在應當說是美國新任總統對外示強掣肘最多的時候,也是中國應對來自美國挑戰能力最強的時候。因此一旦特朗普執政初期中美出現「火力試探」,中國不必怯場,而要出手穩健、堅決,與華盛頓共同制定兩國未來四年打交道的規矩。

但是想通過武力來讓對方屈服,那時肯定行不通的

特朗普時代的美國與中國有可能「不打不成交」,但兩國戰略衝突的整體動機和動力應當比歐巴馬時期是變弱的。中國已有「馴服」美國新總統的大量經驗,喜歡說怪話擺酷的特朗普總統不應是個例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