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秘訣!83歲老中醫臉無一絲皺紋老斑,只因泡腳時用了「它」!【視頻】

@ 2016-11-11

83歲翁維健教授,臉上沒有一絲皺紋、一絲老年斑!和可愛的重孫女在一起自拍,簡直都看不出皮膚有任何區別!翁維健教授,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醫營養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對於飲食、中醫養生康復學十分了解。睡前泡腳加一個東西,夜裡皮膚修復好!

其實只要在這洗腳水裡加一點東西,就能讓皮膚在夜裡「自行修復」,這個東西就是大黃。翁維健教授的養生方法也不複雜,他說:不管季節如何,都要堅持睡前熱水燙腳15分鐘,可將一兩中藥大黃敲碎,用紗布包好,煮15分鐘後,用此水洗腳,具有消炎殺菌、活血化瘀的作用。

養生先養腳

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腳是人的生命之根,養好它,一生無憂。當人的健康濃縮到腳上的時候,你沒有理由不瞭解它。幾乎每一種疾病都能通過腳部治療。

腳又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這是因為現代科研已經證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同時熱刺激會使足部微循環加快,使得水中的藥物成分快速地被吸收,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使泡腳治病的效果更勝於口服給葯。但是泡腳有益的前提是正確地泡,包括水溫、時長等等。此外泡腳也不是百無禁忌的,一些特殊人群和某些特殊情況下不宜泡腳。

一)泡腳前一定要知道的事

1、泡腳的時機

以用過晚餐後約1、2小時,睡前泡腳為佳,若是習慣在晚上11點左右入睡的人,建議可在晚上8~9點之間泡腳每次泡腳,時間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2、泡腳的水位

視泡腳桶的大小,膝蓋以下皆可,中醫認為最佳的位置是在腳踝上約3吋處,也就是泡到腳踝上約10~15公分的地方,不必泡到小腿肚不可不過,若希望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靜脈曲張,則可泡到小腿肚。

3、泡腳的環境

以選擇通風良好的地方為主,但要留意避免著涼,可以刻意到浴室去泡,不必擔心環境會不好整理而不嫌整理麻煩的,也可以選擇在客廳裡,邊看電視邊泡腳。

4、先準備好溫熱食物

在泡腳之前,可以事先準備好少許的紅葡萄酒,或是1小碗熱雞湯、半碗熱粥或者1杯溫牛奶,以便在泡腳之後食用,可以溫胃粥品的內容不必太過複雜,簡單即可,食用量也不宜太多,以免反而影響睡眠品質。

一般人養生為目的,泡腳後以適量的瘦肉粥來溫胃就足夠,比起只喝牛奶或熱湯更好些。冬天常見的麻油雞、薑母鴨、燒酒雞或羊肉爐,則只要對證,且沒有慢性疾病或心血管問題的一般人,可適量食用不過,若是有感冒症狀的人,則宜食用生薑稀飯,以1杯米、3片生薑切絲煮成約4 碗稀飯即可(依此比例煮起來的量約4碗,但若不吃那麼多,可依比例減少不必1次吃完,也可以當早餐食用),沒有生薑的季節則可用老薑替代,但必須連同老薑一起吃下肚。

二)泡腳常用方法

1、鹽水泡腳

溫水中加入2大匙鹽,鹽有消炎殺菌的效果,用鹽水泡腳能防腳氣,預防感冒,在泡腳的時候按摩足底的湧泉穴,有助於唾眠。

2、米酒泡腳

溫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類,可促進血液循環,如加上茶葉一起泡腳,還可以去除腳臭。

3、醋泡腳

用米醋或老陳醋100克泡腳,可以殺滅細菌,在一定程度上治療腳氣,並能祛除風濕,改善層寒怕冷的症狀。另外,醋能夠滲透足部表層皮膚,增強血液循環,清除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治癒某些慢性疾病。

4、姜泡腳

用生薑100克,陳皮20克,薄荷30克泡腳,可以暖脾胃、去濕、解困,防治下肢靜脈曲張。

5、檸檬泡腳

溫水中加入兩片檸檬,可預防感冒、順氣提神,軟化角質層,開具有消腫的功效。

三)中藥泡腳方子

用中藥泡腳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下面給大家推薦幾個配方:

1、改善腳部濕疹

苦參、蒼朮、蛇床子各15克,白礬5克,大黃10克

這泡腳方子可以止癢、軟化角質,也能改善因為天氣濕熱引起的腳部濕疹。

2、改善氣滯血瘀導致的痛經

烏藥、青皮、益因草各30克,川穹、紅花各10克

加入約兩升水,50毫升左石的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煎煮30分鐘,等藥冷卻至50℃時連渣倒入盆中泡腳。

四)泡腳六大禁忌

1、太飽太餓時都不易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亞健康科主任彭玉清表示,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3、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4、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內科王澤民主任醫師並不提倡嬰幼兒用熱水泡腳。理由是,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

特別是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從這個角度說,也不建議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用溫水洗腳家長要掌握好時間,不能太長,小孩子喜歡玩水,用腳撲騰撲騰,水就涼了,等於是在用冷水泡腳,比較容易感冒。

五)醫師小叮嚀

不論泡腳或泡澡,都應對證選擇適合自己的湯方,而且前提是以養生與輔助為主,並非替代正規的治療泡腳的頻率可視自己的需求而定,若是治療疾病的角度,在症狀獲得緩解時即宜減量,而連續使用3~5天均未見改善時,則不宜繼續使用。

【備註:小菲編輯整理首發,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