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捲毛娘親的切側前後心路歷程——
當我躺在產床上,助產護士不把握的像是詢問又似下定決心的對我說:「不行,不行!你的炎症太嚴重了,還是側切吧?」無盡的疼痛磨的我沒有力氣多說話,心裡又有點怕,又是擔心,只微若蚊聲的小心詢問了一句「必須側切?」隨著助產護士的一聲「嗯」已經開切了。
1
側切時
這一切的疼痛沒有我想像中的疼。都說生孩子的疼相當於10根肋骨同時斷裂。那個時候切側這點痛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比較痛的其實是縫合側切傷口,捲毛生下來被送出產房,我躺在床上,微閉著眼睛,一針一針的數著縫合的針數,那種牽扯的感覺,每數一下,心裡一緊,豆大的汁持續不斷的流著。疼的連蜷縮一下都仿佛成了奢望。
那半個小時仿佛成了我此生最煎熬的時刻。縫完後,因著提前做過功課,我竟還有心思問醫生,什麼時候來拆線?醫生笑笑說,現在的線不用拆的,會隨著傷口慢慢溶為一體的。
就連這種痛都是可以忍受!真的,當你生過孩子,體會過陣痛後。仿佛什麼痛都能扛過去了。即使生活中偶爾遇到令人膽怯的事兒,一轉念就會冒出「NND,老娘連生孩子都不怕還怕什麼?」
我以為會一直勇敢下去!可是接下來,側切傷口恢復的15天裡,那種痛雖比不上生孩子時痛,可卻是延綿不斷的,每天每時每刻伴隨著我每個翻身、起身、坐立……一波一波的痛磨纏的人火大呀。我那時經常腦子裡閃過電影里臨砍頭了,為啥壯士們都會對著劊子手努吼一聲:「給爺來個痛快的!」
2
側切後
側切起初七天,真真的太難熬了。一想到上廁所就害怕啊,尤其是想大的時候。每使一下力,心裡就狂祈禱「傷口千萬別崩裂呀!千萬別崩裂!」之前,看了很多寶媽分享的很多崩壞重縫、傷口一直不好的文章嚇著自個兒了,我戰戰兢兢的護理著。每次上完側所,不管大的小的都沖洗傷口。早、晚老公幫忙用清洗傷口。心裡還尋思著,我這個樣子看起來有多醜?老公以後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還好,看到老公心疼的表情!
傷口十天左右的時候,還不見多好。我稍稍一活動,隱隱的痛,那種牽扯的感覺還是很明顯。我偷偷的檢查傷口,好明顯的一個突出的疤痕。我沒羞沒臊的想著,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怎麼辦呀?豈不是連AA都不能夠了?我以後不會冷淡了吧?有些媽媽說的側切傷口沒事,好的快,我查過資料也的確是這麼說的,說是身上的粘膜組織的傷口好的最快。我不會是個例外吧?
謝天謝地,側切十五天後。折磨了半個月的疼痛突然說完就沒了,真真如抽絲般。我瞬間有種解脫感!眼角也有了笑意。三個月後,第一次和老公「嘿嘿嘿」時,感覺是沒以前好,但也不至於太痛。再以後,慢慢就恢復如初了,就連那個突起的疤痕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深入了解側切的前前後後捲毛娘親今天分享側切前後的心路歷程,是想有同樣經歷的媽媽不用太過擔憂。會好起來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的了解一下側切吧!
側切避免了大量可能非常嚴重的會陰撕裂,挽救了無數卡在產道里行將窒息的孩子。
一、為什麼要側切?
——防患於未然
「側切」既會陰側切術,是指在會陰部做一斜形切口,是產科常見的一種手術。
會陰是指陰 道到肛門之間的長約2-3厘米的軟組織。
在分娩過程中,由於陰 道口相對較緊,
影響胎兒順利娩出,需要作會陰切開手術,
擴大嬰兒出生的通道。
孕婦在分娩時,陰 道內層的黏膜皺褶完全展開,中間肌肉層充分擴張,以便於胎兒離開宮體,通過陰 道,降臨人世間。儘管陰 道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利於胎兒順利娩出,但實際上,當直徑約10厘米的胎兒頭娩出時,如果沒有助產醫生的幫助,保護會陰部,那麼肯定會有很多的產婦的會陰發生不同程度撕裂傷。而且產程加快後,一方面對胎兒有益,另一方面,還能保護陰 道壁彈性(所以怕側切影響夫妻生活的親,且放寬心吧!)
一旦發生了撕裂傷,便會在產後遺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如果能及時做會陰切開術,那就不會發生上述後遺症。
醫生事實上更多是出於「保護會陰」的角度來做會陰側切的,加上國家對於產科質量管理要求不能有三度以上會陰撕裂發生,所以對於初產婦就採用了這種「防患於未然」的操作。
另外,再給大家一些小建議:
二、如何避免側切?
1、還未生產前媽媽們,可以經常鍛鍊一下會陰彈性,儘量避免側切。常見的方法有提肛運動。繃緊陰 道和肛門的肌肉,每天差不多做200次,每次8--10秒。或者也可以試著在小便的時候收縮肌肉,停一下。
括約肌鍛鍊的好處是當你產後打噴嚏或是咳嗽的時候,可以避免漏尿的發生。韌性良好的肌肉可以使分娩更輕鬆,減少會陰撕裂或會陰切開術的發生幾率。對二人世界享受完美的性生活也有所幫助,因為它會阻止盆腔內器官的脫垂和老化。
2、打算順產的媽媽,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體重,不要讓胎兒長大太了。
3、平時注意飲食、好好護理秘密花園,別讓炎症找上你。
以下情況,醫生會選擇側切
① 會陰有炎症、陰 道口狹小。
② 會陰體短,也就是自陰 道口到肛門的距離過短。
③ 胎兒過大,陰 道口相對於較大的胎頭通過有一定困難。
④ 當胎頭已撥露,宮縮時胎心下降,發生胎兒宮內窘迫。
⑤ 當胎頭已達盆底。
⑥ 當母親年齡大於35歲或是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心臟病等合併症。
⑦ 當第二產程延長時,為儘快娩出胎兒,以免胎兒在陰 道內長時間受壓,需側切。
註:第一胎醫生基本都會選擇側切。
三、側切後如何護理?
1、每天用溫開水沖洗外陰2次,為防止傷口污染,每次便後均應清潔外陰,注意勤換衛生護墊,避免濕透,浸濕傷口。
2、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青菜和水果),避免便秘,導致腹壓增大,影響傷口癒合,更不利於盆底肌的恢復。
3、產後1個月內,新媽媽不要提舉重物,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也不要做任何耗費體力的事。
4、產後六周內,要儘量避免進行性生活,以免影響恢復。
5、一般在產後42天檢查的時候,醫生會為產婦檢查側切傷口癒合的狀況的。如果在42天之內,側切傷口出現紅腫、流膿、裂開的情形,就需要立即前往醫院請醫生診治了。
關注微公眾號「坐月子」,每天推送產後媽媽、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