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華夏民族的先祖,他打敗了蚩尤,統一中原各部落,帶領部落發展生產,開創了華夏文明的先河,又被人們稱為人文始祖,相傳黃帝最後並沒有死,而是乘龍升天了,而在民間也有不少關於黃帝乘龍升天的傳說。
相傳黃帝在橋山,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黃陵,采荊山之銅鑄造天、地、人三鼎,鼎高一丈三尺,碩大無比,氣勢恢宏,百獸盤踞其中,當鼎造好的時候,忽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從天門中飛下來一條黃龍,黃龍頭伏地,開口吐人言,說要帶黃帝升天,黃帝與眾人告別,黃帝的嬪妃及眾臣也都乘上龍背,打算藉此升天,不料人太多,黃龍升天時紛紛落下,不少人抓到龍鬚,儘管龍鬚粗壯,但也禁不起這麼多人的拉扯,不少龍鬚被扯掉,掉落在地上化為了龍鬚草,而掉落下來的人眼見黃帝升天而去,非常傷心,淚流滿地,眼淚將大鼎都淹沒了,因此此地又被稱為鼎湖。
而在不少道教及其他文學著作中也有關於黃帝升天的描寫,《道德真經廣聖義》中記載,「黃帝時,老君號廣成子,居崆峒山,黃帝詣而師之,為說《道戒經》,教以理身之道,黃帝修之,白日升天。」在李白的詩《飛龍引》中說到「騎龍飛上太清家」,「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那麼黃帝升天后,在天庭中是什麼職位呢?或者說黃帝在天庭中的地位如何?關於黃帝升天后的情況,各類書籍中都沒有明確記載,民間也沒有相關的傳說,我們只能從道教的一些說法中來推測。
道教有三清四御,五方五老的說法,是按照地位高低的排名,三清為尊,下面是四御,玉帝是次於三清而高於四御的存在,四御之後便是五方五老了,指的是五方天帝,分別是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西遊記中關於五方五老的描述與道教是有衝突的,本文以道教為準)。
而其中的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應該就是黃帝了,據《洞真九真中經》記載,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頭戴黃精玉冠,著五色飛衣。常駕黃龍。其中的描述與黃帝乘黃龍飛升是吻合的。
關於五方五老,還有另一種說法,為東方木德青帝太昊伏羲、南方火德赤帝炎帝神農、中央土德黃帝軒轅、西方金德白帝金天少昊、北方水德黑帝顓頊,這個版本就更印證了黃帝是五方天帝之一的說法。
五方五老的地位僅次於三清、玉帝、四御,在天庭的排名也算是非常的高了,但黃帝作為華夏民族的先祖,立下了不朽豐功偉績,作為一方天帝,也算是當之無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