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蹲著拉還是坐著拉健康?

@ 2016-11-10

馬桶,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說到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發明,它赫然排在前列,但每當便便時,卻好像總讓人覺得沒有蹲便來得順暢。

其實蹲姿從來都是人類排便最為自然的姿勢,直到西方文明的興起和隨之而來的現代馬桶。

事實上,便便姿勢不當,會帶來多種毛病:痔瘡、便秘、大腸炎、闌尾炎等。今天主要談一些馬桶上的健康經。

公共馬桶——「坐」出來的恐慌

髒是大家對公共衛生間馬桶的唯一共識。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大眾對公共馬桶清潔程度的不信任。

在外上廁所,如果沒有蹲廁,就只能像「蹲馬桶」一樣,努力不讓皮膚接觸到馬桶;雖然好一些的廁所會提供馬桶圈墊紙,但還是覺得不衛生。

由於目前還不能保證公共坐便器每次使用完後都消毒,使用公共馬桶,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及皮膚真菌感染。相比之下,蹲便器由於不直接和皮膚接觸,被人們認定為更衛生的選擇。

但蹲便器也有它的劣勢,老人使用時容易造成意外。使用蹲便器時,腹股溝和膕窩處的動脈管折曲度小於40度,身體的過度彎曲使胸腔和下肢一齊向腹部施加壓力,使老人家原本功能處於劣勢的心臟、血管雪上加霜。

蹲便時,尤其是在患者合併有大便乾結的情況下,需要屏氣來加大腹部的壓力,從而瞬間出現上半身血壓迅速增高的一系列症狀,如面部充血、頭腦發漲、心跳加劇,嚴重者會出現腦溢血、心絞痛等,從而危及生命。

老人如果不方便下蹲,使用馬桶時用衛生紙將墊圈擦拭乾凈即可。

理論上講,性病傳播的幾率並不大。只有在性病患者上廁所時將帶菌分泌物留在馬桶圈上,而後面使用者的生殖器又不慎沾上時才會傳染。只要有人經常清潔坐墊,或用手紙墊著坐、擦完再坐,就可避免。

看書抽菸是大忌

如廁時看書抽菸會分散注意力,容易導致排便不暢,甚至誘發痔瘡。老人蹲廁,一邊屏氣排便一邊吸菸,還會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發病的幾率。

排便時最好一心一意,切忌太用力,排不出來的時候不要勉強。

三天一刷洗

很多人都會等馬桶出現污垢才進行清洗,其實,這時馬桶內外早已細菌密布了。

最佳清洗頻率為每三天一次,如果家中有泌尿系統感染者,最好用家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殺菌。馬桶外側最好也擦一遍,固定用一塊抹布,不要和其他抹布混用。

老人廁所裝個扶手

家裡如果有老人,廁所門最好往外開,如果往裡開,在老人出現意外倒地之後,門很難被推開。如果有條件,最好在廁所內安裝扶手和方便使用的按鈴,老人一旦出現意外,能夠及時通知家人。

坐馬桶有個最佳姿勢

很多人有個共同的困惑:坐在馬桶上大號拉不出,蹲著排便卻很容易。

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當直腸肌與直腸形成的肛腸角度越大、直腸越直時,排便越順暢。坐著時,肛腸角約為80~90度。蹲著時,肛腸角可達到100~110度。除了角度的原因,下蹲時腹部壓力大,也促進排便。

排便困難怎麼辦

如今,多數家庭都安裝的是坐便器。坐馬桶時如果感到排便困難,應該如何做來幫助排便呢?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腳下最好踩一個板凳,上身微微前傾,這樣可以增加腹壓,有助於順利排便。

2.排便困難時,可輕拍骶尾骨,通過振動刺激腸道;連咳數聲,不但能增加腹壓,還能有效預防因用力排便引起的心腦血管事件。

3.排便時採用腹部呼吸法,用鼻子吸氣,讓腹部像皮球一樣鼓起來,給腹部施加壓力,然後突然收縮腹部,呼氣,這樣可補充坐姿所缺乏的腹部壓力,促進排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