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老維修員揭秘:你不知道的汽車秘密.... 判定真假故障!!(Part 2)

@ 2016-11-10

11、車輛在高速行駛時出現全車抖動現象: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車輛在正常行駛至96km/h左右時,出現全車抖動現象,降低車速,現象即消失,若再加速至90km/h左右時抖動又出現說明汽車底盤存在故障。其故障原因有:輪胎動平衡失准;前後懸架、轉向、傳動等機構鬆動;前輪定位、軸距失准;半軸間隙過大。首先,輪胎平衡失準會使車輪連滾動邊跳動行駛,這是造成全車抖動的主要原因。其次,懸架機構、轉向機構、傳動機構松曠、鬆動,造成前束值、車軸距失准,鋼板彈簧過軟,導致車輛在行駛中產生共振,誘發全車抖動。再次,半軸間隙過大,使後化在行駛中作不規則運動,磨損加劇,造成旋轉質量不平衡,引起全車抖動。以上故障若不及時排除,將導致惡性循環,並引發其他故障。

12、汽車轉彎時,轉向盤明明轉的大轉彎卻變成小轉彎,轉向盤明明轉的是小轉彎卻又變成大轉彎: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轉向時發生的這兩種現象前者稱為不足轉向,後者稱為過度轉向,說明轉向系統出現問題。駕駛者在汽車轉向一面繞行一面加速時的感覺是:具有不足轉向性能的汽車將向外側面行進,具有過度轉向性能的汽車將向內側行進。當行駛半徑變大時,稱為不足轉向。當行駛半徑變小時,稱為過度轉向。還有一種轉向現象,最初是不足轉向,在中途又變成過度轉向,急劇向內側轉向。這是最危險的逆轉向現象,易發生事故。這種情況只在個別的後置發動機的汽車上才發生。

13、發動機冷車起動困難,起動後發動機振動,然後趨於平穩,中低速時發動機開始抖動,高速時有所改善。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可能是火花塞故障或點火時刻過早。如果不是火花塞的故障,即可判斷是點火時刻過早。如果點火時刻過早,在電火花閃過的瞬間,活塞離上止點遠,氣缸內混合氣的壓力和溫度都不高,致使火焰形成緩慢,而火焰形成後傳播速度也較低,在這個過程中,燃燒室內離火花塞較遠的一部分混合氣還等不到火花塞處傳來引火,就由於已燃混合氣的溫度輻射及膨脹而自動燃燒起來,造成爆燃,爆燃致使發動機在中低速時抖動嚴重。出現上述故障時,應及時到修理廠進行修理。

14、發動機運轉不平穩,常伴有「突、突」聲,加速時發動機動力不足,不時發出「彭、彭」的放炮聲,排氣管冒黑煙。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有可能是化油器和白金故障或點火時刻過晚。如果點火時刻過晚,發動機活塞距上止點很近時,火花塞才開始點火,混合氣燃燒滯後,燃燒不完全,當活塞下行後甚至到排氣門打開時混合氣仍在燃燒,燃燒室容積的擴大和氣體的滯後膨脹,導致氣缸壓力不高,發動機動力下降。部分燃燒膨脹的混合氣還可能通過進氣門返回化油器,產生回火現象,發出劇烈的「彭、彭」聲,燃燒不完全的混合氣由排氣管冒出黑煙。出現上述故障時,應及時到修理廠進行修理。

15、在冬季低溫時,汽車停放時間一長,發動機起動較為困難:

故障判定:假故障。

原因分析:因氣溫低,燃油的氣化率下降,混合氣變稀而不易燃燒造成起動困難。同時因氣溫低,機油粘度變大,發動機運轉阻力增加而造成起動困難。另外,蓄電池電解液的化學反應慢,造成起動時輸出的電量不足、起動機功率不足和點火電壓不足,使發動機難以起動。所以,汽車在寒冷的季節起動之前應先對發動機進行預熱。可向散熱器和水套中灌注熱水或蒸氣,利用水套中的溫度傳導至氣缸壁,使起動時進入氣缸中的燃油易於氣化,並可提高可燃混合氣的溫度,以便利於燃燒。還可根據需要對蓄電池進行預熱以增強蓄電池的電量,提高起動電流和點火電壓。

16、汽車在空車與重載行駛時轉向盤均擺動,且在平坦路面上行駛擺動較嚴重。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是由於前束不符合技術標準以及橫直拉杆球頭、轉向機內部配合間隙磨損過大或轉向機固定螺栓鬆動、轉向節銷與襯套磨損過大所致。上述原因造成的松曠所形成的合成力矩,會推動轉向盤左右擺動。

17、汽車在行駛時一遇到故障即引起轉向盤擺動,且重車時擺動更嚴重: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情況下是由於前輪輪胎磨損不均,使用新補的輪胎或墊胎不均及鋼圈變形所致。因為,車輪轉速較快時,驅動轉向盤旋轉的力矩主要來自於化胎或鋼圈的偏擺度。當輪胎或鋼圈的擺差超過3mm時,偏擺力矩就能驅動轉向盤左右擺動。應去修理廠檢查,視情更換化胎或鋼圈。

18、在良好的路面上高速行駛,重、空車時轉向盤均擺動,重車時擺動嚴重,且車速越快,擺動越嚴重: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一般是由於制動鼓與輪轂連接螺栓鬆動,輪轂軸承孔松曠以及制動鼓鏜削偏離中心而使制動鼓厚度不一,產生不平衡量所致。因為,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下,車輪轉速很快,驅動轉向盤擺動的力矩主要來自於制動鼓與輪轂的旋轉均勻度及其平衡量,在不平衡量的作用下,慣性與前傾角均產生驅動轉向盤擺動的力矩。

19、在松合離合器時有些抖動: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說明離合器撥叉、分離軸承、壓盤及磨擦片嚴重磨損,分動器無油,後傳動軸前伸縮套及其軸承嚴重磨花、磨黑,分動器後蓋油封已燒爛。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只能有兩個,一個是變速器軸間定位有問題,造成軸不平行;另一個就是其軸間間隙過大。

20、擰開散熱器蓋發現總有一些油漬飄浮在水面上,而且發現換機油時有水分。

故障判定:真故障。

原因分析:發動機有兩大循環系統,一個是冷卻液循環系統,另一個是潤滑油循環系統,兩大系統互不貫通。如果水中有油或油中有水,說明兩個循環系統中的某個隔離地方出現了問題。「油進了水」與「水進了油」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故障。發動機一旦運轉,機油壓力總是高於冷卻水壓力,因此機油很容易從缸體裂紋中進入冷卻水中,相反,冷卻水不太容易進入機油中,所以機油進入水中是屬於內漏現象:缸體機油通道的某一位置發生裂紋,機油通過裂紋間隙被「擠」進了冷卻水通道里,由於油比水輕,擰開散熱器蓋就可以發現浮油了。而機油含水是屬於另一性質的問題,它是由於缸套破裂或其他外界原因,使冷卻水進入油底殼混入機油中。因此,「油進了水」是發動機機體本身出了毛病,而「水進了油」則多是發動機配件引起的,其故障性質不一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