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無論最後是輸是贏,特朗普競逐總統的選戰活動都已讓亞洲國家改變對自身與美國政府關係的看法。
據路透社11月8日報道稱,最後的民調結果顯示,大選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希拉蕊獲勝。但分析師及亞洲前官員稱,即便是希拉蕊勝出,在重塑公眾信任方面也要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拉蕊是美國對亞洲戰略布局的關鍵人物。
「不論特朗普當選與否,這都標誌著美國領導力時代的終結,尤其是道德領導力,」一位前日本外交官稱。出於話題的敏感性,這位外交官不願具名。「我認為這並不是特朗普本人的問題,而是美國社會的問題,竟然推選這樣一個人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報道稱,特朗普在競選造勢活動中顛覆了美國的民主傳統,吸引大批激情群眾,為他經常是挑釁又荒唐的言論喝彩。批評人士稱他「無知、荒謬、種族主義、偽君子、煽動者和性侵者」。但他對這些指控一概否認。
報道稱,特朗普利用民粹主義來強烈反對移民和全球貿易,這對美國權力帶來挑戰。美國幫助塑造了全球經濟,並促進了全球化。
現在美國面臨中國崛起。中國長期以來代表著一股經濟力量,現在還在地緣政治方面變得更加自信。
報道稱,亞洲最擔心貿易保護主義——出口占亞洲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四分之一,而且亞洲20%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國。美國總統歐巴馬倡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部分目的是增強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是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經濟北約」——的一個重要特徵。
這個協定看起來要胎死腹中。不管是希拉蕊還是特朗普,都反對該協議。印尼前財長哈蒂布·巴斯里夫(Chatib Basri)對路透表示,TPP是「美國重返亞太的重要工具」。
報道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中國是特朗普許多攻擊言論的主要目標,一旦美國對亞洲未來立場的不確定性升高,將使亞洲各國向中國靠攏,到頭來中國反而可能成為最大贏家。
「如果美國撤出TPP,這絕對會提高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研究教授坎蒂·巴傑帕伊(Kanti Bajpai)指出。「美國對泰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國內議題的批評,已經讓這些國家更加疏離美國、倒向北京。美國撤出TPP將在地緣政治上幫了中國。」
特朗普製造了有關他對安全聯盟承諾的疑慮,暗示日本和韓國需要為美國駐軍支付更多資金,他們甚至應該發展自己的核能力來對抗中朝。
報道稱,有分析師認為,無論大選結果如何,此次政見主張分歧很大的美國總統大選,已經破壞了美國在亞洲的形象。
「更大的問題是美國能否保住全球領導者的地位,」WisdomTree Japan的執行長傑斯珀·科爾(Jesper Koll)表示。「我所有的中國朋友都說,『我們原以為我們20年後會主宰世界,現在看來明年1月就行』。這不是笑話,是形勢發展的自然結果,」科爾說。
資料圖片:這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左)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聖路易斯參加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2016年10月9日攝)。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