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學沒學過易經,相信你都知道易經是最難懂的書,沒有之一。可是要問你易經里的兩大千古之謎是什麼,估計一般人是不知道了。
本文說說易經的兩大千古之謎。
第一個謎:易經卦序之謎。
我們學習國學,學習易經,很多人都知道易經的卦序,有前人寫的歌訣如下: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這個卦序是怎麼來的?我們無從查起,僅有的參考就是序卦傳,但序卦傳是為了方便記憶,按照一定的義理把易經的次序串了一下,並沒有從根本上解釋了易經卦序的成因。
許多當代的學者從數學角度進行分析,目前來說也是沒有太大的進展。
這就是個有趣的謎,吸引更多的愛好者去研究。
我個人認為,周易的卦序是人為排布的,一定有其深刻的含義,還請學者繼續研究吧。
第二個謎:易經爻辭之謎
翻開易經,每一卦每一爻都有爻辭,他們是誰寫的?是什麼意思?是占卜答案還是有著哲學內涵的文字?
目前學術界並沒有確定易經爻辭的作者,有人說是周文王所做,有人說是周公所做。小哥不知道誰做的,但是認為爻辭和卦辭不是一個系統,是兩個作者。
至於爻辭的內涵,也許真的像易傳所說: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並沒有確切的答案,完全看讀者能想到哪裡去。
小哥常常把易經爻辭的學習者分為兩種:
第一種,不管爻辭為什麼是這樣,只去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比如說「潛龍勿用」,我們看到這四個字,明白了這樣的道理:剛剛去一個新的領域一定要放低姿態,像龍在深淵潛藏一樣,蟄伏待機。這就是讀這四個字的一種收穫。
第二種,去思索爻辭為什麼這麼寫,為了探索更深層的義理。比如說「潛龍勿用」,明白了道理,還要想為什麼這麼寫,因為是初爻,所以用「潛」字;因為是在乾卦中,所以用「龍」字;因為初爻時位居下,上均為陽,所以說「勿用」,勿用不是不用,要待時(也可以從象上分析,如尚秉和)。
通過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大部分的朋友,只需要做到第一步就可以了,我們能夠通過學習易經,獲取有益的知識,足矣。
當然,如果真的對易經有特別深的興趣,想要繼續探索,做第二種,那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