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日本的瘋狂計劃:2年內滅亡明朝,然後遷都北京

@ 2016-11-08

俗話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在日本的安土桃山時代,就有這麼一位「猴子」,自恃征服了區區日本全境,就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可以征服強大的明朝以及印度。結果等「猴子」遇上真正的老虎明朝時,被打得慘敗而歸,連帶元氣大傷,此後二百多年中無力侵犯中國。

豐臣秀吉畫像

這位「猴子」就是豐臣秀吉,因為小時候家裡窮,營養跟不上導致身材矮小,且長相消瘦、酷似猿猴,所以得了這麼個綽號。豐臣秀吉最初效勞於織田信長麾下,後者原本有統一日本的機會,不料於因本能寺之變突然死去。老子英雄兒庸才,織田信長剩下的幾個兒子都才智有限,結果被豐臣秀吉鑽了空子,奪取了織田家的勢力。豐臣秀吉進行經過一番南征北戰,於萬曆十三年(1585年)登上「關白」之位,攫取了日本的最高統治權。

早在織田信長在世的時候,豐臣秀吉就曾表達過自己的宏圖大志:「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宿志」。所以征服日本在他的日程表上只是第一步。然而當時的日本雖然號稱戰國,但受制於國土面積和人口原因,那些諸侯們的實力無論與中國的戰國相比,還是魏晉南北朝時的諸國相比,都不值得一提。即便是號稱日本戰國最大規模的戰役的大阪冬之陣,雙方兵力加一起也不過才26萬。相比之下,即便是東晉十六國時期人口銳減的情況下,後趙皇帝石虎都能集結起百萬大軍。

電影《清須會議》中的豐臣秀吉形象

但豐臣秀吉沒出過國,還以為海那邊的明朝跟手下敗將明智光秀一樣不堪一擊呢。於是他在1584年制定了一份詳細的征服計劃:先挑軟柿子捏,幹掉朝鮮李朝。然後以朝鮮半島為基地,2年內滅掉大明,之後將首都遷到北京。他自己則將「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寧波府」,再以寧波為基地,進一步征服印度。

1587年,他在給小老婆淺野氏的信中還一再強調:「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明)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為此,他先是想假道伐虢,寫信給朝鮮宣祖李昖:「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釋。貴國先修使幣,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

朝鮮自太祖李成桂以來,都奉明朝為宗主,一百多年間從未動搖,李昖當然予以拒絕。碰了一鼻子灰後,豐臣秀吉決定撕下偽裝,用武力讓李昖屈服。1591年,豐臣秀吉將自己的關白之位讓給了外甥豐臣秀次,自己則升任太閤,專心開始籌划進攻朝鮮。文祿元年(1592年),自以為準備充分的豐臣秀吉派遣20萬大軍,分釜山、慶長、金海等三路入侵朝鮮。戰前,他信心滿滿地給自己定下的遷都北京時間是文祿三年(1594年)。結果這一戰就是7年,這就是中國官方所稱的「萬曆朝鮮戰爭」。

統治後期變得懶惰的萬曆皇帝在這件事上毫無含糊,得到李昖的求援當月就派出參將戴朝弁與游擊史儒開始率軍渡江。此後陸陸續續派出總計8萬大軍,經過兩個階段的血戰,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萬曆皇帝(1573年 - 1620年在位)

得勝的明朝大軍於萬曆二十七年四月班師回朝,萬曆皇帝在紫禁城午門舉行盛大的儀式,將都督邢玠等獻上的日本俘虜61人都「付所司正法」,砍下來的敵人的頭顱傳送天下,以示國威。而在此前一年的8月,「猴子」豐臣秀吉帶著巨大的遺憾死於伏見城。僅僅過了5年,德川家康就登上了征夷大將軍的寶座,揭開了了取代和消滅豐臣家的大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