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黔南11月6日電(記者 宋宇晟)今年9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貴州落成。
其中,FAST尋找地外文明的目標頗為引人注目。尋找外星文明是否是FAST的主要任務?FAST的建成還有何作用?近日,兩位專家給出了答案。
FAST總工藝師王啟明表示,在FAST的科學目標中,確實「包括尋找地外文明」,「但是這並不是我們排在最前列的目標」。「排在我們最前列的目標是尋找脈衝星。」他說。
記者注意到,平塘國際天文體驗館對脈衝星進行了介紹。館內資料顯示,脈衝星是快速自轉的中子星,它能夠發射嚴格周期性脈衝信號。
脈衝星的觀測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物理意義,而且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在時間尺度、深空自主導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為什麼要找脈衝星?王啟明說,脈衝星會不斷地發出脈衝信號,而這種信號非常穩定。「找到以後就可以應用於深空探測、星際旅行,可以起到導航作用。」
他舉例稱,「如果你要走到火星,或者走出太陽系,甚至走出銀河系,根本無法用地球上的GPS去導航,但如果能知道宇宙中很多脈衝星的位置,就可以通過它來定位、導航。」
他還指出,航天航空的精確定位也離不開射電望遠鏡。「如果我們發射飛船去火星,飛船在走的過程中隔一段時間就發一個脈衝信號回來,我們的中國『天眼』就可以接收到這個信號,判斷它的位置,是否在正確軌道上。」
專家:中國「天眼」首要目標並非尋找外星文明
此外,貴州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貴州大學天文聯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志彬也告訴記者。
人類在地面建實驗室,高溫高壓強磁場都是很難實現的,而脈衝星的實驗條件非常極端,它「對人類認識極端條件下的一些物理現象也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經理鄭曉年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除了觀測脈衝星,中國「天眼」的另一大科學目標是「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他指出,這可以「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