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本身就是一個政治產物,並不是一個完全符合經濟利益的產物,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將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排除在外,這是完全不符合各個國家利益的。
TPP實際上是中美之間的博弈
如果TPP要達成協議,並讓美國通過,必須要美國做出讓步,讓美國做出很大的經濟犧牲,在當前美國經濟並不是很好,甚至隨時可能陷入債務危機的情況下,顯然不現實。
RCEP將是中國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個象徵,是中國大國崛起的標誌
為了幾個小國家,而冒著失去中國這個大國的市場和經濟利益,這是美國無法想像的事情,因此TPP已經事實上可能破產。
其他國家抗議TPP
剛剛,中國倡導的區域夥伴關係協定召開磋商會議,給了美國及其遏制中國崛起的TPP聯盟重重一擊,中國已經遠遠跑在前面了,TPP又如何圍剿中國呢?中國的崛起符合中國和世界利益,遏制中國崛起必然失敗。
由於美國國會遲遲未能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部分參與國已經開始考慮B計劃了。
據彭博社8月26日報道,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部長史蒂文·喬博(Steven Ciobo)近日表示,他對美國國會是否能勉強通過今年2月簽訂的TPP協議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美國本土也有人對TPP不買帳
而此前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希拉蕊都已經明確表示反對這一協議。同時,在澳大利亞同樣有大量選民和議員反對這一協議。
基於這些原因,喬博給出了一些其他的建議,比如嘗試和中國、印度或其他亞洲國家打打交道,推進與印尼的雙邊貿易協定,以及推進與歐盟的談判。他在與英國貿易達成利亞姆·福克斯討論脫歐後如何處理雙邊關係時稱:「自由貿易對大家都有好處,這至關重要的,我們不會重回貿易保護主義。」
TPP實際上是中美之間的博弈
就在上周,喬博在接受《周末澳洲人報》採訪時表示,美國是否批准TPP,要取決於11月總統大選後的跛腳鴨會期(lameduck session)(坡腳鴨會期指下屆政府已經選出,而任期還尚未開始的時期)。
當時喬博警告稱,美國退出TPP意味著與自身經濟利益相違背,他稱TPP的宗旨是將簽署國的關稅降低到零,從而刺激投資,增加就業就會,進而帶動經濟的發展。 「澳洲不會屈服於這種保護主義,這一點很重要。」他表示,貿易保護主義無異於損害未來的生活水平、危及國家未來繁榮。
TPP停滯利好RCEP?
澳大利亞前工黨貿易部長埃瑪信(Craig Emerson)則指出,美國退出 TPP將會造成戰略影響,這將對中國極大有利,各國轉而重點關注由中國推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也稱「10+6」,即是由東協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6國共同推進與締結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按照計劃,RCEP本應在去年就完成全部談判,但因多重複雜因素的擾動而未能如期收官。
RCEP已經歷多輪談判
8月15日至19日,由中國主導的RCEP第14輪磋商在越南舉行,如果構建成功,RCEP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占據全球GDP的30%,這一協定磋商目前不包括美國。
「TPP被認定是美國進 入亞洲的樞軸」埃瑪信稱,「如果不召開代表大會磋商此事,這將給中國提供更多RCEP(美國不是成員國)談判的機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Kaewkamol Pitakdumrongkit認為,RCEP是目前最好的選擇,雖然她認為各國可能無法在年底前達成協議,但是「勢頭在那」。
RCEP和TPP構成
新加坡諮詢公司Asian Trade Centre董事總經理Deborah Elms稱,如果看不到TPP的未來,那些原本對這一協定寄予厚望的國家就會轉身去推動RCEP的完善,「他們會加倍努力推動RCEP,以便達成實質性的協議。」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講師Giovanni Di Lieto也表示,如果RCEP獲得通過而TPP以失敗告終,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信號。
證券日報25日曾發表評論認為,對於中國而言,RCEP所具有的功能並不僅停留在雙邊或多邊的貿易紅利釋放層面,其更具有非同尋常的地緣政治意義。今年2月初,12個國家共同簽署了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而且成員國將用兩年時間來完全接納協定內容。TPP是美國「重返亞洲」並用來制衡中國的一個重要工具。中國緊貼亞太地區一體化的進程,選擇從外圍造勢與借力,最終破解自身被被邊緣化與隔離化的風險。而RCEP可以看成是一個有效的槓桿力量。
不過,TPP的支持則認為RCEP不能滿足21世紀的貿易需求。新加坡一個研究中心的研究員Sanchita Basu Das表示,TPP可以削減90%產品的關稅,而RCEP充其量只影響70~80%。
TPP前景不妙
TPP協議由美國主導,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12個國家,這些國家於今年2月在紐西蘭城市奧克蘭正式簽署了TPP協議。這12個國家加起來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達到40%,超過歐盟。
日本民眾抗議TPP
TPP常被認為是美日聯合遏制中國的協議。在TPP協議達成一致後,歐巴馬曾發表評論稱,TPP協定將給予美國工人應有的平等權利和機會,美國不允許中國等國家來書寫全球經濟的規則。TPP協議將制定21世紀全球經濟在眾多領域的規則。
目前,TPP在多個國家遭遇了麻煩:在日本,很多農民不滿降低農產品關稅的規定;澳大利亞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7月選舉後維持的微弱優勢也使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很難快速通過TPP。
TPP實際上是中美之間的博弈
澳大利亞公平貿易和投資網的帕特麗夏(Patricia Ranald)表示:「我們甚至不知道美國是否會通過TPP,而澳大利亞政府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愚蠢地沖了進去」。
不過在一些亞洲國家,TPP的阻力倒是小很多,馬來西亞已經批准了這一協議,越南政府批准這一協議也幾無懸念。另一個肯定的答案來自新加坡,由於人民行動黨對國會有著絕對控制,因此也將輕易通過這一協議。
不過,本月初,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警告稱,如果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在美國國會落空,那麼美國在亞洲的聲譽將岌岌可危。
21日,李顯龍在新加坡國慶集會上發表國慶講話時突發疾病,出現暈眩,在休息一個多小時後才返回演講台。
歐巴馬想在卸任前敲定TTIP?他似乎在歐盟的法、德兩大成員國都遭遇了阻力。法國總統奧朗德和貿易部長菲克爾都明確表態,考慮叫停談判;德國總理默克爾雖然表面上與歐巴馬保持一致,但多家主流媒體卻曝光了TTIP談判的大量秘密文件。
據法廣新聞網報道,法國總統奧朗德在一個社會黨會議上表示,針對TTIP(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法國在協商的現階段「說不」。在2017年總統大選不到一年之際,法國政府要員最近都紛紛表示反對這一協議,但法國總統還是首次明確對這個棘手問題作出表態,理由是法國不同意沒有規則的自由貿易。
TTIP第13輪談判日在紐約舉行,儘管有歐巴馬和默克爾一同「站台」,談判中仍有不少敏感議題被擱置。
法國主管外貿的法國國務秘書菲克爾(Matthias Fekl)也指出,從美國現在的情況來看,停止協商是最有可能的選項。他說,法國想要的是互惠,歐盟願意付出很多,卻獲得很少回報,這樣的協定令人無法接受。早在去年9月,菲克爾就曾宣稱,法國方面正在考慮圍繞TTIP協議的各種選擇,而這些選擇中就包括徹底叫停談判。
除了奧朗德以外,法國右派共和黨的幾位總統候選人或可能的候選人都對TTIP協議的熱情不高。法國輿論也對該協議保持警惕和懷疑態度,普遍的反對意見是擔心美國通過該協議,加強對歐洲的控制,同時也害怕會給歐洲的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帶來威脅。
目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試圖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強力支持下,加快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談判的進程。但德國內部也不停地傳來反對的聲音。
綠色和平組織在柏林布蘭登堡門前設置TTIP泄密文件公共閱覽室
據《人民日報》報道,日前,綠色和平組織向《南德意志報》、西德意志電台和北德意志電台等多家德國媒體提供了多達248頁的文件,披露了美歐關於 《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的秘密談判內容,並從5月2日起向所有民眾公開。綠色和平荷蘭分部在較早前獲得了這份文件,並交給了上述有 影響力的德國媒體充分驗證其真實性。德國之聲報道稱,多名熟悉談判情況的人士證實了這些文件的真實性。
披露的文件顯示,美國在談判中要求歐盟降低美國農產品的准入門檻,否則將在進口歐洲汽車時採取「報復性」措施。此外,一些條款限制了監管者採取預防性舉措的能力,讓某些大型企業成為左右協定文本起草的關鍵。該文件暴露出的美歐談判存在的巨大不透明性,以及該協議可能對歐盟環境與消費者保護造成的顯著破壞,再次引發了德國等歐洲國家對TTIP的強烈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