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品大減.9月出口跌3%遜預期

@ 2016-11-04

原產品大減.9月出口跌3%遜預期

9月出口下跌3%或21億令吉,至680億令吉,比《路透社》向經濟學家調查所得的1.9%跌幅來得差;再出口價值為102億令吉,占總出口的14.9%。

(吉隆坡4日訊)大馬出口8月意外轉強,但卻只是曇花一現,9月出口再度止升回跌,按年下挫3%,跌幅比市場預期的1.9%來得大。

大馬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原產品出口大減下,9月出口下跌3%或21億令吉,至680億令吉,比《路透社》向經濟學家調查所得的1.9%跌幅來得差;再出口價值為102億令吉,占總出口的14.9%。

原油出口減26.8%

液化天然氣挫20%

其中,原油出口年減26.8%或6億7100萬令吉,液化天然氣下跌20%或6億6960萬令吉,木材與木材相關產品與天然膠跌幅則為11.5%和10.1%。

按月計,出口則增長0.7%或4億5300萬令吉,當中占總出口6.1%的精鍊石油產品出口增長30.1%或9億5460萬令吉,至41億令吉;液化天然氣走揚42%或7億9390萬令吉,至27億令吉;電子與電器產品出口起1.2%或3億2140萬令吉,至262億令吉;天然膠增18%或4600萬令吉,至3億零220萬令吉。

出口東協漲1.4%

出口中歐減

出口市場方面,大馬對東協出口上漲1.4%至201億令吉,台灣、新加坡、土耳其和日本出口分別增長6億5130萬令吉、3億9450萬令吉、2億3230萬令吉和2億零650萬令吉,但對中國和歐盟出口則減少1%和8.4%,報90億令吉和69億令吉。

進口方面,9月進口年減0.1%或3180萬令吉,至605億令吉,比市場預期的0.9%跌幅為輕,歸咎於資本和消費品進口減少5.6%和4.8%;仲介產品進口則增長6.2%或20億令吉,至328億令吉。

進口年減0.1%

月漲2.4%

進口按月漲2.4%,主要是仲介產品、資本和消費品進口各別走揚1%、3.8%和2.4%。歐盟、印度、澳洲和新加坡則為主要進口增長國家,增幅分別為6億6120萬令吉、4億9940萬令吉、4億5670萬令吉和3億5550萬令吉;對東協進口則下挫8.2%,至149億令吉。

經季節性調整後,9月出口挫0.9%或5億8670萬令吉,至659億令吉;進口則起1.6%,至598億令吉。

整體來看,9月貿易總額按月增長1.5%或19億令吉,至1285億令吉,但按年則減少22億令吉或1.6%,拖累貿易盈餘按月和按年減少11.1%(9億4670萬令吉)和21.6%(21億令吉),至76億令吉,遠遜於《路透社》預期貿易盈餘預將擴大至90億令吉的目標;8月貿易盈餘為85億令吉。

首9月總貿易額1.1兆

今年首9個月,大馬總貿易額達到1.1兆令吉,其中出口達5684億令吉,進口為5086億令吉,累積貿易盈餘為598億令吉。

中國以15.8%比重,穩坐大馬最大貿易夥伴國寶座,接著為新加坡(12.7%)、歐盟(10.1%)、美國(9.3%)和日本(8.2%)。

進出口價值指數齊揚

與此同時,9月出口單位價值指數按月起1.6%至105.2點,主要獲礦物燃料(+7%)、動物與植物油脂(+5.1%)和雜項製品(+0.6%)帶動;出口量指數則跌0.9%,至121.5點;經季節性調整後,出口量指數跌幅擴大至2%。

按年比較,出口單位價值和出口量價值則分別下跌2.1%和1.1%。

進口單位價值指數則按月起0.7%至109.2點,其中燃料、食品和機械與交通工具分別揚1.9%、1%和0.5%;進口量指數走揚1.7%,至125.8點;經季節性調整後,指數增幅擴大至少1.9%。

按年論,進口單位價值起1.6%,但進口量指數則挫1.6%。

9月貿易條件指數則按月漲0.9%,至96.3點;按年則下滑3.6%。

迴響:出口恐惡化

內需撐經濟

9月出口跌幅大於預期,但經濟學家對此不感意外,並預見在高比較基礎下,未來出口跌幅可能更驚人。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說,當前出口跌幅可能仍未見底,在高比較基礎下,出口跌幅可能在10月進一步惡化。

「基於出口持續成為經濟增長絆腳石,我相信內需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

他解釋,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及原產品價格下跌影響,過去2年全球貿易活動載浮載沉,相信今年第四季,甚至是明年出口表現恐難甩低迷。

「儘管馬幣貶值,半導體領域近期數據稍見起色,但原產品價格仍起落參半,我們對未來出口前景依舊感到審慎,預見出口將持續拖慢經濟增長步伐。」

全年出口增長1.1%難達標

他說,今年首9個月,出口仍難擺脫衰退命運,預見政府全年出口增長1.1%目標潛存挑戰。

另一名經濟學家認為,以現有出口趨勢來看,未來製造業活動依舊疲弱,其中10月日經大馬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9月的48.6下挫至47.2的4個月新低,就引證國內製造業仍未走出低谷。

李興裕說,在年終佳節開銷支撐下,第四季往往是表現更好的季度,但相信對拉抬全年經濟增長幫助不大。

「國家銀行將在下周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這將是我國經濟能否保四的關鍵,也將影響國行會否進一步減息。」

他認為,國行維持和降息幾率各半,國行仍需時觀察上次減息對總體經濟的影響,才能評估再降息會否對經濟帶來振興效果。

「不過,市場消費情緒低迷及家庭債務居高不下將是抑制國行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