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族流落韓國379年,堅持中華傳統習俗,始終牢記一條祖訓

@ 2016-11-04

在韓國,有一個橫跨軍、政、商三界的田氏家族。家族成員既有大學校長,也有企業CEO,甚至還有成員官至韓國陸軍總司令。奇怪的是,這個顯赫的家族一直保持著中國傳統習俗:貼春聯、吃年夜飯,正月走親戚,元宵節掛燈籠。

田氏家族的族譜上,一直都用漢字進行書寫。而根據這個族譜記載,田氏家族的祖先是中國人。

明朝崇禎十年(1637年),一位名叫田好謙的年輕人前往朝鮮半島討債,卻不幸碰上了清兵入侵,只好暫居在朝鮮,淪為了難民。當其他難民都在搶食朝鮮兵投擲在地上的食物時,田好謙卻獨自端坐。朝鮮兵好奇,上前詢問,田好謙回答道:「我來自中華禮儀之邦,不吃嗟來之食」。朝鮮將領甚為驚訝,將田好謙奉為上賓,後來又推薦給了朝鮮國王。

田好謙數次推辭,說自己是中國人,父母妻兒還在中國,希望能夠回去。可惜因明清交戰,道路不通,他只好做了朝鮮國王的通正大夫(二品),定居在此。

1706年,田好謙的次子趁著出使清朝的機會,找到了留在中國的田姓家人,接續了族譜。此後,中韓的田氏子孫互通書信。而韓國的田氏家族甚至定下祖訓:「我們的根在中國,我們的老家在廣平府風正村(今河北邯鄲),我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所有的家族成員死後,墓碑都要用漢字刻上「廣平府田氏」。

此後,由於清末戰亂、日本侵華,中韓田氏後人失去了聯繫,但兩邊都在積極尋找著對方。進入21世紀以後,已經身居韓國高麗海運株式會社CEO的田文埈始終記著父親去世前的囑託:找到田氏的根,完成祖宗遺願。

2004年,幾經周折的田文埈終於聯繫到了在中國的田氏後人。他組織家族成員,按照輩分,將中韓兩地的田氏族譜重新接續,圓了相聚的夢。田文埈按祖訓,祭拜了祖先。在風正小學設立了獎學金,以獎勵所有學業有成的田氏後人。

從1637年田好謙流落朝鮮時起,韓國的田氏家族歷經379年風雨,始終不忘根在中國的這一事實。家族成員墓碑上的「廣平府田氏」五個字,無不宣誓著根脈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