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林青霞,青色是春色

@ 2016-11-04

今天,林青霞62歲了。光是聽聽這句話,有的人就要傷心欲絕。可笑的是,傷心的往往不是美人自己,而是我們,是圍觀者。林青霞來到這世上,仿佛就是為了做當年所有少男少女的「夢中情人」。但夢中情人到老了,卻活得越發坦然,讓人耳目一新。

她用筆墨憶舊,與許多作家做了「文友」——孜孜不倦記下隨時隨地湧現的靈感,直至深夜,忘記睡眠。「旅行、衣飾、書法、三毛與張國榮,她筆端落滿品鑑、思念、感悟;有時為了一記小小標點都要推敲忖度良久——由膠片到稿紙,果真雲去又雲來,林青霞只不過換種方式繼續她的繁華」。

在微博上,她雲淡風輕地寫香港天氣的變化、 Chanel巴黎門店、正在產崽的狗媽媽……「鄰家感」一如當年。去年,她又破天荒參與了電視真人秀,走下神壇,走向公眾——「拉飛機、砸沙包、溜滑輪這些體力活欣然親為,走T台、唱黃梅戲、給西片配音這些未曾嘗試的藝術形式她學得一絲不苟;別以為林青霞只是舊時月色,泛著歷史古籍那樣斑駁的陳黃,生命在她手中,卻像一袋彩虹糖,你永遠料不到裡面到底存了多少斑斕的奇蹟。」

章詒和為林青霞新書《雲去雲來》作序,其中記下一件小事:

一次在香港,董橋約幾個朋友吃飯。她來得最晚,董太太說:「我在街上看見她了,人家還在買衣服。」等啊等,等來一陣風。林青霞穿一件綠色連衣裙,雙手扯著裙子,跳著舞步,轉著圈兒進來。然後,舉著三根手指,得意道:「三百塊,打折的!」董橋瞥了她一眼,說:「誰能信,這個人快六十了。」

白先勇曾說:林青霞的名字取得好,青霞兩個字再恰當不過,不容更改。青色是春色,象徵青春,而且是永遠的。霞是天上的雲彩,是天顏,不屬人間。青霞其人其名,讓我聯想起李商隱的《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青女乃主霜雪之神,冰肌玉骨,風鬟霧鬢,是位孤高仙子。林青霞是寶島製造出來的一則神話,這則神話在華人世界裡閃耀了數十年,從未褪色。

花甲之年的她已不復年少時的青澀與迷惑,多的是經過歲月洗禮之後的真誠與淡泊。20多年前,林青霞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100部電影——《東邪西毒》,然後毅然轉身離開螢屏,然而這麼多年眾人對她仍然難以忘懷,因為她實在是美。

徐克曾經如是評價林青霞:「五十年才能出這樣一位大美人。她的高貴,其實帶著一種英氣,比男人還英俊。」

「 她的五官真的很美,皮膚、身材、聲音都很好,那是上帝對她的偏愛;她身上還有一種美,是歲月養出來的,是經歷練出來的,是涵養熬出來的,這是她自己修來的。 」

—— 劉瑞琳《女人六十》

▼1955年 |180天

▼約18歲

▼1973年 |19歲

一九七三年夏,《窗外》在香港上演,我一夜成名。接下來的二十年里,沒停過拍戲。有了名,有了利,更有了得失心。在忙碌的工作和巨大的壓力下,已經忘了什麼是快樂。一九九四年嫁到香港,育有三名可愛又美麗的女兒。在人生的道路上歷經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雖然離開影圈十幾年,還是逃不開媒體的追逐。 世人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真實人生這場戲,比虛構的劇情更富有戲劇性。

—— 林青霞《窗里窗外》

這一部《窗外》,讓林青霞與瓊瑤結下了不解之緣。1972—1982年,她共拍攝了十二部瓊瑤電影,人生中最精彩的十年,都與瓊瑤密切相關。

2011年,傳出《窗外》要重製的消息,瓊瑤感嘆道:「誰能演得過當年17歲的林青霞,要找這樣的人不容易啊!」

▼1972年 |18歲

▲《窗外》劇照

▼1974年 |20歲

▲20歲的林青霞粉嫩俏麗,古裝扮相已然令人拍案

▼1976年 |22歲

▲《我是一片雲》劇照

▼1977年 |23歲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林青霞嘗試了第一個女扮男裝的角色——賈寶玉。林青霞自小就熟讀紅樓,她本身就是紅迷,所以不僅扮相俊美,對寶玉的性格特點也表現的很到位,服飾更美,寶玉在電影里共換了八套衣服,每件都那麼精緻,她戴的束髮金冠和抹額是導演李翰祥收藏的古董。

▼1979年 |25歲

1984年| 30歲

▲《君子好逑》劇照

1984年,林青霞離開台灣去香港發展。

「 我運氣很好,當時的台灣電影市場正逢轉型期,林嶺東找我去香港和譚詠麟合拍《君子好逑》(1984)我答應了,當時我以為來香港只拍一部電影,拍完就回台灣,可是我在香港期間又有其他片約上門,於是我一片接著一片拍下去,香港變成了我的基地,這一待竟是十年。 」

—— 南都周刊2015年度第6期 《愛上波伏娃的林青霞》

▼1990年 |36歲

▲《滾滾紅塵》劇照

▼1992年 |38歲

▲純然典雅雲之凡

▼1993年 |39歲

▲《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劇照

▼1994年 |40歲

▲《東邪西毒》劇照

▼2014年 |60歲

▲《ELLE》封面

林青霞曾用宋代詞人蔣捷的《聽雨》來概括這60多年的心路歷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那些年在台灣拍戲拍得火紅火綠的。「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立之年,孤身在香港拍戲,一待就是十年,曾經試過,獨自守著窗兒,對著美麗絢爛的夜景,寂寞得哭泣。「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而今真是鬢已星星也,到了耳順之年,歷盡人生的甜酸苦辣、生離死別,接受了這些人生必經的過程,心境漸能平和,如今能夠看本好書,與朋友交換寫作心得,已然滿足。 人生很難有兩個甲子,我唯一一個甲子的歲月出了第二本書,當是給自己的一份禮物,也好跟大家分享我這一甲子的人、事、情。

—— 林青霞《雲去雲來》

最後借用白先勇在為林青霞書《雲去雲來》作的序來結尾:

林青霞拍過上百部電影,扮演過人生百相,享盡影壇榮華,也歷盡星海浮沉。演藝生涯,變幻無常,有時不免令人興起鏡花水月、紅樓一夢之慨,一個演員要有多深的內功定力,才能修成正果,面對大千世界,能以不變而應萬變。我不禁納罕,青霞是憑著一股什麼樣的內在力量,支撐著她抵擋住時間的消磨,常常不期然在她身上,我又仿佛看到了《窗外》那個十七歲的清純玉女。

美人林青霞,是永遠的。

▲60歲生日宴Lavin紅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