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國學會了對美國總統候選人抨擊中國的言論充耳不聞,將之作為美國選舉政治當中無傷大雅的怪事加以忽視。他們覺得,一旦選舉結束,一切將會恢復常態。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1日刊文稱,不過,本次選舉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美國各政治派別的對華態度正趨於強硬,無論獲勝的是希拉蕊·柯林頓還是唐納德·特朗普,都很可能會在從貿易到投資乃至南中國海等諸多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文章稱,希拉蕊在貿易問題上的強硬程度超過了歐巴馬,而且承諾將圍繞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與北京展開較量。她在今年4月說:「如果我是你們的總統,(中國)就必須按規矩辦事。」特朗普今年早些時候在一次競選集會上提到中國時說:「如果歐巴馬總統的目標是削弱美國,那他真是乾得再出色不過了。」
兩位候選人都表示,對華關係太重要了,不能聽任其失敗。但是,問題越來越難以解決,而美國的選擇也越來越顯而易見。
文章稱,中國沒有直接圍繞此次大選發表評論。不過,北京很可能更願意在古怪的特朗普身上碰碰運氣,而不是眾所周知的鷹派人士希拉蕊。
擔任國務卿時,希拉蕊率先提出了「亞太再平衡」政策,而且在早期就賦予了該政策軍事色彩。她公開圍繞南中國海問題挑戰中國官員,並且激怒了他們。維基揭秘網站公布的被竊取的電子郵件顯示,她在閉門會談時告誡中國官員要約束朝鮮,否則「我們就要用飛彈防禦設施包圍中國」。
報道稱,美國以往的高度共識是歷屆政府必須保持對華政策的穩定性,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同樣廣泛的信念,那就是:調整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