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去阿里巴巴執行長職務即將屆滿一週年,「馬雲」這個名字,仍舊沒被遺忘;這號人物,依然是個傳奇。
14年的時間,他帶領阿里巴巴從創業資本額只有5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43萬元)的小企業,成為擁有近3萬名員工、市值估計超過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6兆元)的大企業,即將在美國發行IPO(首次公開上市),旗下的淘寶網用戶數更多達7億人。
馬雲自己,也從一名平凡的英文老師,搖身變成身價超過4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940億元)的大企業家。然而,財富與權勢,並非馬雲唯一關心的事。
他曾說:「人一輩子要明白:錢和權兩個東西絕對不要碰在一起,錢和權就是炸藥和雷管,碰在一起必然要爆炸。」
因此,馬雲在48歲壯年之際急流勇退,毫不戀棧集團執行長一職,退出日常管理,改任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的選擇,並不令人意外。
熱中倒立的逆向思考,應用至決策和管理
除了擅長「以小搏大」,喜歡「反其道而行」的逆向思維,更使得他的管理之道顯得特立獨行。這種獨特的眼光,竟是他從「倒立」中領悟出來的。
馬雲說:「當你倒立時,世界會變得不一樣。」
馬雲發展出自己一套「倒立觀」,以致於他在與競爭對手過招時,經常打破常規、從不按牌理出牌。好比他信奉一個原則:「永遠不做大多數」。
他認為,如果90%的人都說一個方案好,他一定把它扔到垃圾桶。因為這麼多人說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機會肯定不屬於我們。」
他曾經看到一幅畫,上面畫了許多魚,所有的魚都往同一方向游,只有一條魚往反方向游,這幅畫的名字叫做〈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這讓他領悟到,換一個方向,也許他就是最先抵達終點的人。
不只自己熱中倒立,馬雲也把這份精神融入他的管理之道。
送給年輕人的3問5步驟
探究馬雲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十數年間快速崛起的原因,他自己認為,不畏變動的大時代以及相信年輕人,是兩項很重要的因素。
他的卸任演說提到,「是什麼讓馬雲有今天?我是沒有理由成功的……我在想是一種信任……每天2,400萬筆淘寶的交易,意味著在中國有2,400萬個信任在流轉著。」
他深信,變化的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假如不是一個變化的時代,在座所有的年輕人輪不到你們…很多人討厭變化,但正是因為我們把握住了所有變化,我們才看到未來。」
經營電子商務網站,最需要年輕人的熱血,以及隨時適應變動的能力,馬雲無疑是這方面的激勵高手。「這世界誰也沒把握你能紅5年,誰也沒可能說你會不敗、不老、不糊塗。解決的唯一辦法,相信年輕人!」馬雲如是說。
他奉勸年輕人思考3個問題:
Q1:什麼是失敗?放棄就是最大的失敗。
Q2:什麼叫堅強?經歷許多磨難、委屈、不爽,你才知道什麼叫堅強。
Q3:你的職責是什麼?比別人多勤奮一點、多努力一點、多一點理想,這就是你的職責。
一次在飛機上寫給年輕員工的一封「長簡訊」裡,他提供新進未滿3年的「非阿里人」5個思考步驟,也適合其他社會新鮮人用來檢視自己。
正如馬雲的自我回顧:「14年的從商,讓我懂得了人生,懂得了什麼是艱苦,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別人成功了,才是自己的成功。我們最期待的是員工的微笑。」
Step 1 看
多看少發言,觀察一切你感興趣的人和事,從看和觀察中,學習了解公司,畢竟你是因為欣賞和好奇而來這家公司的。
Step 2 信
問自己相不相信這家公司的未來、使命、價值觀。假如不信,選擇離開才是最負責的態度,不要留在公司佔位領錢,毫無建樹還天天抱怨公司。
Step 3 思考
假如相信,留下了就仔細想想自己可以為實現這家公司的理想做些什麼。思考自己在團隊工作中,有你和沒你有什麼區別?該如何先做好一個優秀的員工?一個當不好士兵的人,很難成為優秀的將軍。
Step 4 行動
這是最難的。行動是真正說明思想的,懂道理的人很多,但能堅持按道理辦事的人太少。阿里的工作是單調乏味的,因為要把新鮮快樂刺激留給客戶。
Step 5 分享
經過前面4個步驟後,你的觀點才真正珍貴,必須和你身邊的同事分享。公司不是請你來批判的,很多人進來沒幾天就開始指責一切,發洩性的批判意義不大,我們期待的是分享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