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四個時間喝水防便秘 老年人喝水有三忌 圖

@ 2016-11-03

市面上的涉水產品可謂五花八門,礦泉水、礦物質水、純凈水、天然飲用水只能算大路貨,還有諸如竹炭水、月子水、冰川水、弱鹼性水、小分子團水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消費概念。面對這麼多的概念該如何選擇?隔夜水能不能喝,千滾水能不能致癌,這些有關飲水的傳言我們來一一破解。

關於喝水的兩個誤區

1、誤區一:不口渴不喝水

充足的水分能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循環、排泄的順利進行,還能幫助人維持恆定的37°左右的體溫。平時我們很多人都是要等到口渴時才回去喝水,當出現口渴的癥狀時,實際上身體已經丟失了體重的2%水分了,這個時候還會伴隨食慾下降、少尿甚至影響工作效率,所以喝水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讓其參與身體的代謝,也能較少血液的粘稠。因此,不要等到口渴才去喝水,要及時補充水分,尤其是現在經常吹空調、電扇,更要注意時不時的喝口水。

2、誤區二:晨起不喝水

晨起很多人沒有喝水的習慣,一般在睡前喝的水也比較少。晨起的第一杯水有「救命水」之稱,因為人體在經過一夜的代謝後,晨起的時候身體處於一個嚴重缺水的狀態,身體的代謝廢物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來清潔,同時還能稀釋血液降低粘稠度,老年人晨起的第一杯水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所以,晨起記得喝一杯白水,來補充消化掉的水分。

什麼時間喝水最合適?喝多少水合適?

答:一般時間為早上起來一杯溫開水,睡前一杯水,飯前半小時一杯水,白天的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不喝水,要做到細水長流,時不時的喝上一點水。

一天四個時間喝水防便秘

「一般情況下,成人至少每天要喝4次水。」早晨起床後是補充水分的最佳時間,因為睡了一晚,體內水分大部分已被消耗,此時喝水,既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又能潤滑腸道,有利於排便。上午10點左右,可以再喝1次水,以補充上午活動消耗或排便流失的水分,但最好不要在午飯前大量飲水,否則會影響食慾。下午4點左右,人活動了大半天,體內水分被正午所產生的熱能帶走,這時喝水,可以補充下午活動消耗的水分。晚上8點左右,是就寢前飲水的最佳時間,此時晚餐中的食物水分已消耗了大半,喝水可以沖淡血液,有利於促進夜間血液循環,避免夜間缺水。

當然,這裡說每天至少喝4次水,也不是說每天喝這幾回就行了。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日飲水量應保證在2000—3000毫升,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人體水分的平衡。但喝水又忌暴飲,特別是一些心臟功能不好的人,一次飲水量不能過大,應適量多次飲用,每次最好不超過500毫升。所以,在上面提到的時間點喝水,通常以一杯二三百毫升為宜;其他時間內,可不定時插空補水,最終使總量達到2000毫升。

老年人喝水三忌:

一忌:淡鹽水

很多老人喜歡早上起床一杯淡鹽水,美其名曰:排宿便。試問:到目前為止有研究說明鈉離子可以利於大便的排出嗎?鹽是什麼,不就是鈉嘛,我們知道攝入鈉過多會導致血壓升高,我們本就該限鹽控鈉,喝水加鹽特別是高血壓的老人更是雪上加霜了。

二忌:運動後立即喝水

運動後立即喝水,會刺激胃部血管平滑肌痙攣,嚴重的會導致胃部出血。

三忌:出汗後大量喝水

出汗會導致鹽分的丟失,這時大量喝水會進一步稀釋血液,導致水分在胃腸部聚積,引起不適。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39健康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6/1102/82860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