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1日報道,澳大利亞外交部長朱莉·畢曉普周二(1日)發表談話稱,澳大利亞正在考慮和印度尼西亞共同在南海進行聯合海上巡邏。
畢曉普通過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表示,在10月28日印尼巴厘島舉行的「2+2外長防長」會議上提出了聯合巡邏的要求,這同澳大利亞所奉行的行使自由航行權利的政策是一致的。
據了解,畢曉普同澳防長瑪麗斯·佩恩、印尼外長蕾特諾·馬爾蘇迪、印尼防長里亞米扎爾德·里亞庫杜28日一同出席了該會議。
畢曉普說,澳大利亞和印尼還將就自己在南海的行動計劃通報其他國家。
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左)與印尼外長蕾特諾
她說,「這是我們海軍行動的正常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在這一地區合作的一部分,這也同澳大利亞在包括南海在內的海上自由航行權利的要求是一致的。」
畢曉普表示:「我們同意審議旨在加強海上合作的方案,這無疑將包括在南海和蘇祿海的協調行動。」她還強調,巡邏不會違反國際法。
BBC報道稱,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此前已經在帝汶海實施聯合海上巡邏,以此作為打擊海上販運人口和非法捕魚合作的一部分。澳大利亞是美國的堅定盟友,曾出動偵察機偵查南海爭議島嶼並支持美國在南海自由航行主張。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澳大利亞國防部新聞局在28日當天「2+2」會談後公布了《澳印兩國部長聯合公報》,呼籲所有捲入南海領土爭端的國家遵照國際法用和平手段解決分歧。公報稱:「我們強調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安全、航行和飛行自由的重要性。」
據報道,印尼官員表達了對中國有可能索取納土納島主權的擔憂,澳大利亞雖對南海水域島嶼無任何領土訴求,但積極標榜自己要維護「南海航行自由」。
印尼:與澳「和平巡航」 不破壞對華關係
對於考慮澳印「和平聯合巡航南海」的提議,印尼防長里亞米扎爾德強調,該提議「不是破壞對華關係,所以叫和平巡航,目的是保護彼此的捕魚業」。
印尼《雅加達郵報》說,里亞米扎爾德除表示「將迅速制訂計劃,落實南海聯合巡航方案」,還透露印尼也向其他東協國家提出類似聯合巡航方案,包括越南和柬埔寨。他說:「我們在如何確保南海安全上做出承諾,已在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周圍海域提供安保。」
《雪梨先驅晨報》說,印尼並非正式的南海聲索國,但其納土納群島附近海域在中國聲明的「九段線」之內。今年,印尼在這片爭議海域與中國漁船衝突多次。
澳防長佩恩10月31日對澳大利亞媒體證實,澳與印尼兩國防長已達成共識,尋求加強海洋合作途徑。澳外長畢曉普稱,每次與印尼總統佐科會面都談及南海問題,澳大利亞和印尼都呼籲緩和緊張局勢,所有談判都依照國際法和平進行。她還說,澳大利亞處理南海爭議問題上做法一致,「我們不是聲索國,不站隊」。
據《環球時報》援引日本《外交學者》文章分析,此前,印尼一直在南海問題上「保持微妙的平衡」,在南海爭端國各方都進行外交接觸,強調國際法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採取安全、法律和經濟措施保護本國利益。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研究員亞倫·康內利10月31日對《雪梨先驅晨報》說,印尼在涉及南海的問題上一直不願與其他國家合作,他們不想被視為選邊站。印尼與澳在南海問題上協調,可以看做向中國發出信號,特別是在納土納群島等敏感問題上。印尼大學防務專家巴克利警告說,除非印尼也和中國聯合巡航,否則中國會認為是被挑釁,「這是在給中國設置障礙,也意味著印尼選邊站了」。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10月3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印尼防長向澳方提出的「和平聯合巡航南海」方案,主要是為解決菲律賓、印尼與馬來西亞這幾個國家在相關水域的安全問題,此前有恐怖組織在這些水域綁架他們的船民,因此印尼想通過展開聯合巡航來解決一些不太安定的因素。而澳大利亞會考慮接受這個方案,是因為很多非法移民是通過印尼抵達澳大利亞,這些非法移民可能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敘利亞、孟加拉等國,因此澳大利亞也想通過聯合巡航來儘量堵住非法移民和恐怖主義的通道。
中國目前與越南、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汶萊等東南亞多國都存在海洋爭議。
觀察者網注意到,美國國務卿克里上個月剛剛訪問了越南,並與越共領導人舉行會談,克里表示,美越共同承諾在有爭議的南海地區要維護「法治」。
據《金融時報》報道,新加坡和越南目前也都加強了與美國的防務關係,新加坡允許美國部署「海神」(Poseidon)反潛巡邏機,並探索讓新加坡軍隊在關島(美國太平洋屬地)進行培訓的可能性。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10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澳大利亞期間兩國簽署了新澳防務協議,有外媒分析指出,新加坡因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產生齟齬,而促使其與澳大利亞加強防務合作。
金融時報:「杜特爾特效應」正席捲東南亞國家
自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訪華、中菲關係迅速改善之後,10月31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拉扎克也開始了訪華行程。據悉,納吉布此次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的訪華行程將持續到11月6日結束。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資料圖)
英國《金融時報》11月1日發表文章稱,納吉布此訪將探索與中國發展更深層次的國防和經濟合作,有分析人士認為「杜特爾特效應」也正在席捲東南亞國家。
據了解,杜特爾特在上月訪華期間宣布菲律賓與美國「分離」,同時還同中國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協議。文章稱,目前西方日益擔憂中國試圖使亞洲國家脫離美國軌道。
中馬兩國之間的軍事關係近期升溫,去年兩國在馬六甲海峽進行了第一次聯合軍事演習。馬來西亞總理此次訪華的目標包括談判達成從中國採購近海巡邏艇的協議,這將是兩國之間的第一份重大防務裝備合同。如果得到證實,這筆交易很可能引發美國及其盟國不快。
文章援引新加坡國際戰略研究所亞太安全問題研究員亞歷克斯•尼爾的話稱,「這與美國和日本銷售這種防務技術的嘗試構成直接競爭。」
文章認為,在「杜特爾特效應」作用下,中國正試圖把一個又一個國家撬離華盛頓的盟友圈子,並把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份量用作槓桿,推動這些國家進入中國的軌道。
「現在馬來西亞看上去像是一塊搖搖欲墜的多米諾骨牌,」雪梨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主任尤安•格雷厄姆(Euan Graham)表示。「東南亞國家正在普遍傾向中國。」
文章提到,馬來西亞也是與中國存在南海島嶼爭議的國家之一,然而其面對這些爭議總體上是選擇迴避對抗。馬來西亞也有官員偶爾會抨擊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但納總理吉布本人一直強調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