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剛出生3天的寶寶,因為黃疸開始住院了,但是第二天奶奶和孩子爸就不聽醫生勸說,強行將寶寶帶回家停止了治療,為什麼會突然這樣做?
原來是奶奶聽信鄰居說黃疸根本不需要住院,曬幾天太陽就好!
但是10天過去了,寶寶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連奶都不喝了。家長沒有辦法才意識到事情有點嚴重,又將孩子送回醫院。然而已經為時已晚,20天的寶寶就這樣夭折了……
是鄰居的「好心」做了壞事?還是這孩子家人的無知造成的後果?
黃疸到底需不需要住院治療?
黃疸是剛出生的寶寶常見的一種疾病,要對新生兒黃疸進行治療, 首先要區分寶寶患有的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從而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寶寶的一種正常現象,表現為在寶寶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黏膜、白眼球發黃,但到了1-2周後就會消退。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接受專門治療就能自行康復,愈後也不會有後遺症。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則較為嚴重,很可能會引起核黃疸等嚴重疾病,危及生命。寶寶若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且2-3周仍然不消退,甚至繼續加重或復發,又或者是出生後1周至數周內才出現黃疸的話,就屬於病理性黃疸。
所以寶寶出現病理性黃疸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將寶寶送往醫院治療,防止呼吸衰竭和核黃疸等嚴重疾病的發生。
新生兒黃疸應對誤區大集合
1、曬太陽就能退黃了,不用其他治療
太陽光直接照射能夠幫助退黃,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因為:
日光中藍色波長光量有限;
在家中很難做到裸露大面積皮膚接受日光;
容易造成紫外線灼傷和受涼感冒
所以不建議用這種「土法」去黃疸了。
2、使用茵梔黃給寶寶退黃
在國際的新生兒科學領域裡,沒有用茵梔黃降黃疸的科學證據;而茵梔黃也沒有確切可以降低膽紅素達到退黃疸的作用的說明。
另外,張思萊醫師也勸告家長不要使用茵梔黃口服液給孩子退黃,原因有以下幾點:
影響新生兒的消化道功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
易促使腸道微生態平衡失調;
其藥物說明提出:不良反應尚不明確、藥品禁忌尚不明確;
茵梔黃注射液曾致使1個新生兒死亡,多個嬰兒有不良反應;
易誘發蠶豆病的寶寶發病。
3、多喂水和葡萄糖水、多排尿可以退黃
在美國兒科學指南上面已經明確指出,喂水、喝葡萄糖是非常不推薦的,他的弊大於利。因為:
膽紅素在體內主要是通過大便排出,通過小便排出非常少;
多喝白開水和葡萄糖水會脹肚子會導致寶寶吃奶量減少,使膽紅素通過大便排出減少,反而不利於黃疸消退。
鄰居的那些「偏方」能不能聽?
現在很多媽媽都有科學育兒的思想,也有很多傳統育兒方法或者偏方是適用的,所以鄰居說的土方法都能信?
不!
做家長的必須要有辨對錯的能力,不斷學習育兒知識是對寶寶生命的尊重,面對好心鄰居的提醒盲目偏信,會對寶寶極大的傷害!
現在網絡發達,資訊共享迅速,通過在網上學習育兒經驗,並及時和醫生反饋諮詢,將有經驗的媽媽傳授的知識和書本結合,才能有效避免因錯信偏信而造成嚴重後果。
不信醫生的話,你還能信誰?
「醫患關係」嚴峻在最近的新聞曝光中隨處可見,就在16日又有護士被家長誤解遭到暴打。
其實孩子病了當家長的當然很著急,可能看到醫生沒有圍在孩子旁邊,護士沒有很關心孩子狀況而生怒氣。我也去過醫院,某些護士的態度確實是不可恭維,但大部分護士尤其是兒科的還是很好的。
近年來媒體頻繁曝光種種醫患事故,使得患者對醫生有些許本能的不信任。
不能杜絕確實有醫生會因為個人利益而做出壞事,但在看病時,除了信任沒有別的辦法,不信醫生難道要沒有醫學知識的小區大媽嗎?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一方面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對寶寶一些常見疾病反應有基礎的認知,不過度反應,盲目治療。如果你選擇帶孩子就醫,那麼就要相信醫生,只有好好配合,醫生才能盡全力為你服務。真心希望世上少一些如此無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