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怎麼辦?6招胎位矯正方法!

@ 2016-11-01

所謂胎位,一般來說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從胎兒身體的長軸與母體長軸關係來看,有兩種產式:兩長軸相平行的,是直產式;兩長軸相垂直的,稱為橫產式。臨盆胎兒在子宮裡的姿勢決定孕婦是順產還是難產。

正常胎位:應為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平行,胎頭在骨盆入口處,並俯屈,頦部貼近胸壁,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交叉於胸腹前,整個胎體呈橢圓形,稱為枕前位。

胎位不正:是指妊振30周後,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不是正常體位,較常見於腹壁鬆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胎位不正常見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通常在妊娠30周前,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而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的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在孕30周後大多能自然轉為「頭位」,因此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即可。一般而言,若在妊娠30-34周還是胎位不正時,就需要矯正了。具體的矯正方法如下:

隨著孕周的增加,多數胎位不正的胎兒會自動轉位成正常,准媽媽們不要過分擔心。不過當準媽媽在懷孕9個月時仍胎位不正,醫生會建議適合您的最佳分娩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