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虧損加大幅裁員,紙媒寒冬已降臨 英國三大著名高級報紙之一 《衞報》也挺不過去了

@ 2016-10-31

圖為英國倫敦,衛報的辦公室。攝:Peter Macdiarmid/GETTY

在過去短短的6個月,英國「三大報」之一的《衛報》唰一下又沒了4800萬英鎊。縱使家底殷實,在紙媒寒冬它又能堅持多久?

經過一個夏天的大幅裁員,很多《衛報》編輯部的員工都在擔心自己的未來,但或許更糟糕的事情即將發生。

半年4800萬英鎊,《衛報》瘋狂燒錢

這一不斷虧損的報紙正以驚人的速度燒錢,根據內部數據,僅今年上半個財政年度就高達4800萬英鎊。儘管管理層已經保證虧損勢頭將會得到控制,業內人士仍非常擔心其前景。

雖然《衛報》今年已經大大限制了成本和虧損額,出版業的巨變仍讓其如履薄冰。不僅紙質新聞業務的收入進一步下降,數字廣告收入也大幅降低——因為讀者紛紛轉向移動端,Facebook和谷歌則占據了最大的在線廣告份額。

一位前高管表示,如果《衛報》想要在報紙業務的惡性阻力下生存下來,目前的努力遠遠不夠。按照這位高管的說法,《衛報》將不得不削減60%以上的成本,才能勉強依靠它從數字出版內容獲得的盈利來生存。這將會需要一場相當劇烈的重組和變革——就像3月份《獨立報》所做的那樣,裁掉許多員工,徹底地進行重新配置,成為一個「純數字媒體」。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分析了最新的內部數據後,新一輪的裁員也極有可能。

即使按照最樂觀的情況,新聞編輯室也將面臨長期的預算和工資限制,通過暫停招聘和其他形式的「小修小補」,來維持現狀,但這可能會削弱其新聞產品的質量。

不過,《衛報》領導層還比較樂觀,發言人稱有望在2019年達到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實現收支平衡——而他們去年的日常運營虧損額超8000萬英鎊。《衛報》董事長大衛·帕姆賽爾(David Pemsel)上周對工作人員的講話中稱,《衛報》上半年的財政年度(4月到9月)收入為1.05億英鎊,支出1.28億英鎊,大致符合既定目標。除去利息、稅款、折舊和攤銷外,上半年虧損2600萬英鎊,比去年同期的3200萬有所改善。總而言之就是一點:《衛報》正在正確的軌道上。

然而,有很多現任和前任《衛報》高管、編輯和高級記者對目前的管理計劃並不信任。

名聲敗給現實,真「多點開花」

兩年半前,《衛報》依靠關於愛德華·斯諾登的突破性報道獲得了當年的普利茲獎,這似乎是其近年來最意氣風發的時刻。而如今,在豐厚卻迅速減少的投資儲備枯竭前,抓緊時間找到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是其最重要的任務。

由帕姆塞爾和《衛報》總編凱薩琳·維納(Katharine Viner)率領的新團隊,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權力鬥爭後,與前總編艾倫·拉斯布里傑(Alan Rusbridger)分道揚鑣。

在主持《衛報工作》的20餘年裡,拉斯布里傑建立起了數以億計的受眾,帶領英國新聞媒體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收到了大量來自新聞界的讚譽。然而,當《衛報》虧損額激增時,這份讚譽就變成了指責。

如今拉斯布里傑已經淡出,發展的大任就落在了帕姆塞爾和維納身上,來自各方的壓力使其捉襟見肘。本來就呈下降趨勢的紙質業務收入因各大廣告商的退出而進一步萎縮;數字業務方面,谷歌和Facebook也占據了在線廣告市場的大半江山;同時,《衛報》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衛報》美國,成本急劇增加,已成為沉重的財政負擔,去年損失了1600萬美元,不得不縮減規模。

《衛報》在出售汽車交易商分類廣告業務後,投資儲備已經不算特別豐富了。作為《衛報》的定心丸,這一儲備在2015年還有8.38億英鎊——如果年回報率能達到5%,虧損額也沒那麼多的話,它還能保《衛報》好幾十年。但是到今年4月,這一儲備已下降至7.65億英鎊。按現在的速度,它可能在10年內消耗殆盡。

《衛報》的「艱難決定」

管理層在今年1月宣布了一項新計劃來降低運營成本——裁員。今年夏天,《衛報》英國業務部門有278名員工「自願被裁」,本月美國業務部門也削減了40個工作崗位。這一舉措大概降低了20%的總支出。一位前高級職員表示:「他們做了許多艱難的決定,並堅持了下去。」

帕姆塞爾重組了廣告部門來使其更具競爭力,並尋求新的商業夥伴來增加營收。另一方面,從讀者身上增收的計劃顯示出來令人鼓舞的跡象。

隨著時間推移,反對付費成為一種信條,它被視為報紙全球化和進步必須的精神。但由於現在在線廣告贊助的模式受到嚴重質疑,也有人認為《衛報》應該停止優先增長流量的策略,把關注核心轉到那些願為文章付費的深度讀者。

《衛報》試圖利用其品牌與讀者強烈的親和力,讓他們自願支付每年49英鎊的會員費用來幫助其「起死回生」。帕姆塞爾在上周的講話中告訴員工,每周大約有1500個新會員註冊。目前,《衛報》不同形式的付費用戶超過25萬人,包括全年會員、紙質訂戶和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app用戶等。

此外,也有慈善家和慈善基金會表示願意資助公益新聞項目,如蓋茨基金會就資助了關於國際化發展的報道項目。

然而這些仍是杯水車薪,新聞編輯室內部的員工擔心其遠遠不夠。「我不認為有人會相信會員制就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商業挑戰。」一位記者表示。也有人認為,只有大大減少成本報紙才有生存下來的可能。之前的管理層制定過放棄紙質版的計劃,但因為內部阻力最終不了了之。

一大串問號懸在《衛報》的頭上——新的營收來源?進一步裁員的計劃?美國業務部門的未來?紙質業務的前景?能否保持在線免費閱讀?時間真的不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