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秋冬季節,很多奶奶帶的寶寶穿的里三層外三層,生怕寶寶凍著,實際上這樣很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徵,新聞中也多有報道。由於寶寶太小,他們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還不完善,所以,在過熱或過冷時不能及時調整。再加上寶寶還沒有語言表達能力,也講不出來,媽媽要學會判斷寶寶冷還是熱!
科普一下【捂熱綜合徵】
捂熱綜合徵也稱蒙被缺氧綜合徵,是嬰兒在寒冷季節中較為常見的急症之一。
主要原因包括:
☛ 1、蒙被造成呼吸道受阻,引起嬰兒慢性不全性缺氧;
☛ 2、過暖、大汗淋漓,造成嬰兒高滲性脫水。臨床表現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嚴重者並發呼吸衰竭、腦水腫、休克等多臟器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的臨床症狀。嬰兒捂熱綜合徵患兒病死率高、後遺症嚴重。
因為寶寶的手是完全暴露在空氣中,散熱很快,並不能準確的說明寶寶冷不冷,但是對於1個月內的寶寶,她的手一般是被包裹起來的,就像身體的其他部分,她的手如果涼就說明要加層衣服。對大點的寶寶腳部比手部的準確度更高。
如果寶寶的胸部和腹部涼說明寶寶穿的不夠,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做好寶寶的腹部保暖工作,一不小心腹部受涼容易造成寶寶腹瀉。
如果寶寶比平時表現的安靜、不愛動、易睡、要及時的量取寶寶的體溫。
寶寶的後頸及背部能準確反映體溫。如果感到這兩處較熱甚至出汗,應適當給寶寶減少衣服。反之,要及時給寶寶添加衣服。
如果寶寶出現打噴嚏的現象,不要簡單認為寶寶是受涼或感冒了,因為此時寶寶鼻腔還未發育完善,遇到冷空氣時會反射性地打噴嚏,是一種自我保護,不用過於擔心。
寶寶冷不冷,作為家長不要「我感覺」來判斷,而是也結合上面幾種情況,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