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位白人女性,19歲嫁給一位非洲來美讀書的黑人,憑藉自己出色的教育理念,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了美國總統。
歐巴馬的母親雖然22歲就離婚了,但依然把兒子培養成了美國總統,她是怎麼做到的?
年輕時的安•唐納姆(wikipedia)
但是,這位單親媽媽後來拿到了人類學博士學位,參加過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她的兒子成為了,美國建國233年來第一位黑人總統!
歐巴馬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我認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擁有最高尚靈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於她。」
單親媽媽居然把孩子培養得如此有出息!她的每個教育方法都富於先進的理念,照著她的方法試一試,你的孩子也能掌握成功的秘訣!
最近,英國《獨立報》報導了全球權威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十個因素對養育傑出的孩子至關重要。對照一看,歐巴馬的媽媽竟然全做到了。
健康的父母關係不可忽視
1942年11月29日,歐巴馬的母親安•唐娜姆(Ann Dunham)出生在美國堪薩斯州維奇塔市。
唐納姆的第一任丈夫巴拉克•海珊•歐巴馬(wikipedia)
在歐巴馬的成長過程中,父親雖然從小缺位,形象卻還美好。母親唐娜姆從沒說過老歐巴馬的壞話,為了不讓歐巴馬記恨父親,她總說放棄婚姻不是老歐巴馬的錯,是各種環境和條件造成的。
歐巴馬和父親(youtube截圖)
一項對243個貧窮家庭出生的孩子進行的研究顯示,在0-3歲獲得細緻照顧的孩子,不但兒時成績更好,30歲時學術表現也更佳,還更有可能建立健康的關係。
老歐巴馬離開後,唐娜姆在兒子2歲時重回學校讀書,然後,她遇到了來自印尼的學生羅洛•蘇托羅(Lolo Soetoro)。蘇托羅善良隨和,喜歡跟唐娜姆的父親下棋、跟小歐巴馬玩摔跤。後來,他成了唐娜姆的第二任丈夫。
社交技巧對孩子的前途至關重要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及杜克大學追蹤研究了超過700個學生,發現兒時的社交技巧和一個人成年後的成就正相關。
歐巴馬的媽媽在這點上做得相當成功。
1967年,唐娜姆完成學業,帶著6歲的兒子搬到了印尼。美國人伊麗莎白•布萊恩特曾在印尼居住過,她至今還記得在一次午餐會上,唐娜姆穿著印尼傳統長裙,教兒子和每個人握手。
父母期望越高孩子越優秀
因為,那些期望更大的父母會朝著他們期望的目標去培養孩子,而且,父母的期望對孩子來說很可能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對孩子有更高的期望,不但能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信心和希望,還能讓他記住那些愛他、支持他的人,而這一點,正是一個領導人最應具備的能力。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媽媽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桑德拉•唐(Sandra Tang)研究發現,完成了高中或大學學業的媽媽更能養育出高學歷的孩子。研究顯示,孩子8歲時父母的教育水平能顯著預測孩子40年後的教育及職業成就。
為了讓兒子接受美國教育,1971年,唐娜姆讓10歲的歐巴馬獨自返回夏威夷,跟姥姥姥爺住,進入著名的普納荷學校。
讓孩子幹家務孩子可以更獨立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朱莉•萊考海姆(Julie Lythcott-Haims)研究發現,讓孩子做家務不但能鍛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能讓孩子明白腳踏實地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應該為更好的整體(比如家庭)做出貢獻。
萊考海姆認為,兒時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能更好地跟同事合作,更熱心,也更獨立。
1972年,唐娜姆帶著女兒返回夏威夷,攻讀人類學碩士。母子三人擠在一間小公寓裡,靠助學金維持生計,家裡經常窮得揭不開鍋。歐巴馬回憶說:「我盡全力幫助她,買菜、洗衣服、照顧妹妹。」
唐娜姆和她的兩個孩子
媽媽情緒穩定不在於陪孩子的時間多少
三年後,為了完成博士學位,唐娜姆決定回印尼做田野調查。
唐娜姆並不是個通常意義上的母親,沒有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但作為一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她從不吝惜對孩子表達愛意。瑪雅說,媽媽很喜歡摟摟抱抱,經常說「我愛你」,一天說一百遍也不煩。她會跟兒子一起欣賞落日,還經常大半夜把歐巴馬從床上叫起來看月色。
研究團隊認為,母親的壓力,尤其是既想奮戰職場又想陪伴孩子導致的壓力,將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因為,情感是會傳染的,母親的沮喪會感染孩子。
媽媽上班職業女性的子女更優秀
回到印尼後,唐娜姆先後在國際勞工組織、美國國籍開發署等機構工作,並在任職福特基金會期間,開發了小額貸款模式,這一模式後來成了印尼及全球小額信貸的範本。
而這也是唐娜姆的博士論文課題,經過十幾年的工作、研究,1992年,50歲的唐娜姆終於博士畢業。
她的畢業論文長達1043頁,題目是「印尼的鍛造農民:克服所有困難生存發展(Peasant blacksmithing in Indonesia: surviving and thriving againstall odds)」。
她通過小額貸款改善當地微觀經濟環境的例證,讓她的研究廣受關注及認可。
2006年,穆罕默德•尤納斯因為發展了「小額貸款」和「小額金融」理論,創建孟加拉國鄉村銀行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歐巴馬曾在自傳中寫道:「在我的生命中,她(母親)是獨一無二的永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
家長的心智失敗只是成長的階段過程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戴克(Carol Dweck)發現,孩子(包括成年人)對成功的看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型心智模式(fixed mindset)」,認為人的性格、天賦、創造力都是天生的、靜態不變的;另一種是「成長型心智模式(growth mindset)」,認為失敗並不是愚蠢的證據,只是成長的階段過程。
戴克認為,這兩種心智模式決定了一個人會如何看待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對孩子的影響尤其巨大。
2015年,有記者問歐巴馬:「誰是一生中對你影響最深的人?」歐巴馬回答說:「我母親。像很多單親母親一樣,她是那種真的給了我自信、讓我相信自己能做任何事的人。
經濟條件影響孩子潛能。父母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孩子的潛能更不受限。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員肖恩•里爾登(Sean Reardon)研究發現,五分之一的美國兒童是在貧困中長大的,這種狀況限制了他們的潛能。
唐娜姆的經濟狀況一度不好,但是歐巴馬的爺爺姥姥給他們提供了支持,尤其是歐巴馬的姥姥瑪德琳。
唐娜姆於1995年去世,死於卵巢癌,終年53歲。
正如歐巴馬所說:「我對母親的愛無法表達,生活不順利時,完全是母親給了我力量。」他還表示:「母親身體裡蘊藏著天真無邪和理想至上,我想我的身體裡也流淌著同樣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