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礦產小鎮的沒落:18萬元賣不掉的雙層別墅

@ 2016-10-29

一個礦產小鎮的沒落:18萬元賣不掉的雙層別墅

前院和後院都有小花園,每一層4個大房間。這樣的雙層別墅,18萬元一棟卻無人問津,你相信嗎?

距離廣西柳州市不到一小時車程的鳳凰鎮上,卻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因為小鎮賴以生存的錳礦早已開採一空,且缺乏其他產業支撐。

今年「十一」長假,當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來到這一礦區小鎮時,從表面上看,沒有任何衰敗的跡象:街上開著麵包店、奶茶屋、餐館等,也有年輕人在街上走動。和三四線城市相比,也就是街上車輛太少了。

據本報記者了解,全國房地產的火熱之勢,未能「波及」到這個小鎮:礦區的二手聯排別墅只售價18萬元,仍乏人問津。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來到待售別墅看到,別墅前面有一個小院子,開著四個大窗戶,後面也有一個院子,整間別墅大約有二三百平米,有一些外牆經過裝修,顯得非常新。

面對記者18萬元為何賣不出去的疑惑,當地人解釋是:時間比較長了、土地所有權歸礦區所有、沒有人想買。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過去三十年,這個礦區小鎮曾經非常繁榮:在小鎮中心建設有觀影禮堂、體育館、醫院、小學等各種配套設施,其辦公大樓尤其宏偉。

但現在礦產資源已被開採一空,冶煉廠一直入不敷出。此外,小鎮的產業結構單一,缺乏其他工作機會,醫院等基本上都是礦區的附屬。

這導致錳礦開採結束後,當地難以留下技術工人。大批工人流向柳州、來賓等市。小鎮的落寞,最終從房地產這一剛性需求中反映出來。

「這是每一個資源型小鎮最終的命運。」當地人對此比較坦然。

事實上,這一小鎮的目前的境況一方面反映了資源型經濟面臨的困難;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個疑問,缺乏產業聚集的小鎮,乃至三四線城市,如何才能發展?

目前火熱的「特色小鎮」或許是一個出路。但值得注意的是,特色小鎮需要在產業基礎上,孕育出鮮明的特色文化,進而衍生出旅遊等功能,並輔以必要的社區配套。並非每個小鎮都有能力、有資源進行這一轉型。

另一個方向或許也是一條出路。據本報記者了解,當地唯一還在擴建的就是小學校了。由於當地的小學教學質量較高,附近很多鄉村的孩子前來就讀,甚至帶動了一些外來人口的流入。比起無人問津的別墅,當地的樓房反而有一些人購買,多半都是陪孩子前來就讀的家長。

相比起其他地方的落寞,似乎只有教育,還能為這個小鎮留下一些希望。

本報記者前往這一小鎮的時候,途中經過小鎮的火車站舊址。曾經繁榮的火車站,經歷了幾番變遷,已經沒有一輛火車停靠。在這背後,小鎮未來的命運將如何演繹,仍然是個未知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