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反對派人士揭克里姆林宮版「冰與火之歌」~「不忠即是最大的犯罪」

@ 2016-10-29

俄反對派人士揭克里姆林宮版「冰與火之歌」

硬漢普京,照片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在不少西方人士眼中,俄羅斯政治實質已等同於普京政治。他悄然消失數周且不作任何解釋的做派,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普京可不是單槍匹馬上陣。與其他大多數國家領導人一樣,普京也擁有堅實的幕僚後盾——但他們在給予支持的同時,也同樣有所欺瞞。俄羅斯記者、反對派活動人士齊格爾(Mikhail Zygar)在他的新書中對此作出了披露。

齊格爾曾任俄羅斯Dozhd新聞網總編,該新聞網是俄本土為數不多的獨立媒體之一。齊格爾花費數年時間採訪了數十位克里姆林宮內部人士,並將採訪記錄整理出版為《克里姆林宮裡的手下們》(All the Kremlin's Men)一書。透過此書,讀者可一窺俄羅斯政治內部陰謀籠罩的真實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不忠即是最大的犯罪」。

近年來,俄羅斯對敘軍事行動、烏克蘭問題、波羅的海核彈調運等爭議事件使其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後冷戰時期矛盾不斷加劇,緊張態勢持續升溫。另一方面,普京在國內支持率卻一直走高,他本人也正著手準備2018年初的總統大選,似有意謀求連任。

這位俄羅斯總統是怎樣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是什麼驅使著他前行?《衛報》採訪了本書作者齊格爾,來聽他講述他的採訪發現,以及俄羅斯版的「冰與火之歌」。

為何批准舉辦索契冬奧?

普京在索契冬奧會觀看高山滑雪比賽。來源:Alexei Nikolsky/AP

據齊格爾所採訪到的一位克里姆林宮內部人士透露,普京起初並無意花費數百億美元舉辦2014年冬季奧運會。

據傳為讓普京點頭,新聞秘書德米特里·帕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普京驅車前往莫斯科的高速公路上安排了一場廣告活動,借沿路廣告牌之手宣傳申奧。

齊格爾稱,除此以外還有在廣播中插播廣告,專挑普京在車上聽廣播的時間播放。齊格爾曾向帕斯科夫求證此事的真實性,對方不予否認,同時也補充說,「有時候我們得用些手段。」

最終,普京決定支持申奧,並同意撥款500億美元。

支持特朗普是受《紙牌屋》影響

弗蘭西斯·安德伍德是美國政客的典型代表?來源:Allstar/Netflix/Sportsphoto Ltd./Allstar

齊格爾在書中列出了幾位內部人士的說法,他們表示普京堅信Netflix大熱劇集《紙牌屋》中爾虞我詐的政治遊戲準確反映了西方政治,並要求身邊的政府同僚進行觀看。

齊格爾指出,在普京眼中,老謀深算的主角弗蘭西斯·安德伍德是「美國政客的典型代表」,因此他傾向於支持義大利前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與美國共和黨人唐納德·特朗普這類更為「現實」與「憤世嫉俗」的政治人物。

突如其來的「吞併」克里米亞

今年1月,在黑海慶祝東正教聖誕節的克里米亞人揮舞著俄羅斯國旗。來源:Alexander Polegenko/AP

書中指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決定其實並不是長遠戰略的一部分,而是的當時3個月內匆匆做出的決定。

「沒人做好準備,沒人有意如此,這對俄羅斯民眾也是意料之外的行動,他們此前並未抱有要求克里米亞『回歸祖國』的意願,」齊格爾說。

這與2008年俄羅斯與喬治亞就南奧塞梯問題交戰不同,當時的電視節目已經對喬治亞可能採取軍事行動一事進行了好幾個月的警告播報,他補充說。

美國覬覦俄羅斯自然資源已久?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如何看待俄羅斯?圖片來源:Brendan Smialowski/AFP/Getty Images

普京本人,及包括安全委員會秘書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與情報部門官員拉特尼科夫(Boris Ratnikov)在內的克宮幕僚都對自己的偏執妄想深信不疑:他們堅信,美國為擊潰俄羅斯將不顧一切,齊格爾說。

齊格爾指出,身為總統高級顧問的帕特魯舍夫在接受知名國有報紙採訪時曾表示,美國「覬覦俄羅斯豐富的自然資源」。此話怎講?一位克格勃通靈人士聲稱自己曾對美國前國務卿瑪德萊娜·奧爾布萊特進行過催眠讀心。

通過僵持局面制約烏克蘭經濟發展

烏克蘭東部城市頓涅茨克的親俄分離派人士。來源:Alexander Khudoteply/AFP/Getty Images

現階段,俄對烏外交政策的目標是讓一切維持現狀,在總統助理弗拉季斯拉夫·蘇爾科夫(Vladislav Surkov)身邊工作的內部人士向齊格爾透露。

齊格爾根據現有的資料推測,烏克蘭東部地區國家軍隊與親俄分裂勢力之間的對峙局面將演化為一場「僵持的衝突」,東部局勢無法緩解,經濟也難以發展。

這一局面對俄羅斯有利,因為「它可作為牽制烏克蘭的手段……在國內動亂的持續影響下,(烏克蘭)經濟根本無法發展,」齊格爾說。

暢遊西伯利亞湖背後的小秘密

三次拍好,已是幸運,齊格爾說。來源:RIA Novosti/Reuters

在過去的15年中,普京利用自己的硬漢形象使國內形成了對他本人的個人崇拜,其中最著名的形象莫過於2009年在西伯利亞圖瓦(Tuva)的赤膊騎馬與冬日西伯利亞冰冷湖水中的暢遊英姿。

齊格爾說,這些照片意在向俄羅斯民眾展現一個「年輕活躍、精力充沛的真男人」。不過書中指出,大家可能不知道,普京來回遊了三趟,攝影師才抓拍到了這種「無敵」的照片。

梅德韋傑夫如何被勸退

權力走廊:前不久俄羅斯議會選舉圓滿結束後,梅德韋傑夫與普京準備離開。來源:Photograph: TASS/Barcroft Images

2008至2012年,梅德韋傑夫任俄羅斯總統,普京任職總理。普京選擇在此期間發布硬漢照片還有另一層原因,那就是向民眾展現出一個與梅德韋傑夫不同、遠勝於他、更具力量的自己。

據克里姆林宮內部人士透露,有意再度任職總統的普京成功說服梅德韋傑夫在2011年大選期間作出讓步。他警告梅德韋傑夫,俄羅斯或將成為美國新一輪陰謀的攻擊目標。

書中引用了普京當時對梅德韋傑夫的勸言,「局勢十分嚴峻,如果領導人不夠強大,國家難逃亡國厄運」。2011年,普京贏得大選,並於2012年5月宣誓就職,梅德韋傑夫任總理。

2011至2012年的冬天

2011至2012年的冬天爆發的反對派示威遊行「改變了普京的從政思維」。來源:Epsilon/Getty Images

對俄羅斯現代政治生活帶來重大影響的著名事件是2011至2012年冬天爆發的反對派示威遊行,當時足有上千名莫斯科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

齊格爾表示,通過此事普京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他的擁護者不再是莫斯科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而是全國上下的工人階級群體,後者「更為保守與虔誠,不信任改革者,留戀蘇聯生活」——這一點在普京後來制定的政策中也均有體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