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有個書生叫李琦,他從小心懷大志要做一個為民為國的好官,為此嚴於律己,寒窗苦讀,今年的朝廷開科大選快要到了,李琦已經做好了赴考的準備。
這一天,他到市集上去買筆墨,剛走到城門口,突然天色大變,黑雲滾滾,電閃雷鳴,「咔嚓」一聲炸雷,天下起瓢潑大雨來。李琦忙取出油紙傘,可還沒等他撐起來,雨突然又停了,雲開霧散,露出了太陽。
李琦正在驚異間,突然聽到了前面有人在喊:「雷劈死人了!雷劈死人了!」
李琦趕過去一看,果然在一棵樹下圍了七八個人,中間有人躺著,仔細一瞧,原來是有名的老好人張福叔,張福叔一輩子鋪橋修路,行善積德,造福鄰里,大夥兒都叫他「活菩薩」。
「天理何在呀!」一個老太太在旁邊哭道:「活菩薩不應該受老天保佑嗎?怎麼還給劈死了呢?」
「唉……」另一個人幫張福叔放下綰起的褲腿,又理好衣襟,說:「好人沒好報,老天不長眼啊!」…… ……
李琦看著這一幕,心頭大受震動,他一直推崇行善和正義,但……為什麼?為什麼連張福叔這樣的好人都被雷劈死了,難道真的老天無眼善惡無報嗎……
正在這時,有人看到了李琦,招呼道:「這不是李書生嗎?」
李琦上前行了個禮,心頭沉重得什麼也說不出來。
「張福叔一輩子行善,死了也該留點什麼……」有人說:「李書生你通曉文墨,就給張福叔提幾個字吧!」
李琦推辭不得,正好手邊就有筆墨,他提起筆,咬咬牙,在張福叔的左臂上寫了一行字:行善沒好報。寫完心裡頓時覺得不太妥當,旁邊的人看了也唏噓起來,李琦想了想,又在張福叔的右臂寫了一句:總比作惡強。
兩行字寫完,李琦再也待不下去了,他強忍著心頭的沉重與眾人告別,回家去了。
第二天,州里的布告貼了出來,大選的日子定了,李琦也收拾了行李,赴卞梁趕考去。
他一路上都有些心神不寧,除了溫習功課之外,便是一個人沉吟不語,滿腦子轉來轉去的都是做人行善好還是作惡好,張福叔被劈死的一幕一直在他眼前浮現,讓他簡直懷疑起天理來:「有多少貪官惡霸都還沒有得到懲罰,老天怎麼就把一個大善人劈死了呢?難道說老天真的沒長眼?那麼為善一生又是為了什麼呢?就算成了一個好官造福鄉里又有什麼用呢?沒準哪天老天也把我給劈死了……」
兩天之後,李琦趕到了卞梁,離大選還有三天時間,他便在卞梁到處閒逛,突然前方一陣喧譁,百姓紛紛避讓,有幾個宣令官兵騎著馬一路奔過,嘴裡還喊著:「出黃榜咯!出黃榜咯……」
李琦跟著百姓們來到貼皇榜的地方,只見一個宣榜官正在高聲朗讀著:「……三日前太子臨世時,左右胳臂上各有一行字跡:行善沒好報,總比作惡強……朕百思不得其解,今遍尋各位奇能異士,前來解朕心迷,撕其皇榜知其前因者朕定然……」
李琦聽到「行善沒好報,總比作惡強」兩句,心中一驚,又聽到「三日前太子臨世」等句,腦中突然想通了什麼,豁然開朗,頓時心裡一片澄明。
天下竟有這等奇事!如果不是他親歷了這兩天的事情,是萬萬難以相信的,但多虧了他經歷了這些,才完全打消了之前的煩慮,心志也變得堅定起來。
李琦走向前,毫不猶豫地揭下了皇榜,很快就被帶到了金殿上。
他對著皇帝和滿朝文武百官詳細敘述了這幾天的所見所聞,說太子是相州一位大善人轉世托生而來,而那兩行字是自己在大善人被雷劈死的時候,一時感慨所提。眾人聽了,都一時難以相信,有個文官問道:「你所說的如何能證明?」
李琦想了想,說:「字是小人所提,小人可以再提一次,請皇上比對字跡。」
皇帝聽了,點點頭同意了。
李琦便在紙上將兩行字寫了一遍,經過和太子身上的字跡比對,果然是出自一人之手。
皇帝問:「有人死了,題字大多歌功頌德以示緬懷,你為何給他提這兩句字呢?有什麼深意嗎?」
李琦老實答道:「小人一心向善,立志要做為國為民的好官,所以寒窗苦讀一心赴選,張福叔是小人十分敬佩的大善人,一生行善無數,卻遭雷劈而死,小人一時錯以為老天無眼,行善無好報,才提下這等激憤之辭,但現在小人明白行善定有好報,張福叔轉生帝王之家就是證明,現在小人更加堅信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那麼你還是像以前一樣立志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嗎?」皇帝問。
「是!」李琦堅定地回答。
「好!」皇帝捋著鬍子點點頭,說:「既然你是來趕考參選的,那麼只要你能入選前三甲,朕一定給你機會做個好官!」
三天後,李琦赴考,果然中了第三甲探花,皇帝任命他為巡察使,遊走各方巡視民情。
李琦路過相州時,特意停下官轎去祭拜張福叔,並把張福叔一生為善、死後托生在帝王家的故事講給鄉鄰聽,眾人聽了,紛紛感慨道:「果然是天理昭昭,善惡有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