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晚上不能吃薑,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去掉生薑皮嗎

@ 2016-10-29

你知道晚上不能吃薑,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去掉生薑皮嗎

你知道晚上不能吃薑,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去掉生薑皮嗎?

我們來說說姜皮和姜肉的功效作用與禁忌。

姜皮是涼性,姜肉是熱性,所以燉湯什麼的放生薑的時候不要去皮,容易上火 。

生薑肉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消痰止咳的醫療功效,凡陰虛內熱及癰瘡腫毒者應忌食。

生薑皮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之功,主治水腫之效,外用可治膿腫創傷、皮膚癬症等。因此,食用生薑或藥用生薑時,有「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之說。為了保持生薑藥理作用的涼熱平衡,一般食用生薑可不必去掉姜皮,而藥用時應對症選擇。

如果表現為便秘、口臭、口腔潰瘍等體內有「熱」的症狀時,最好只吃生薑皮,而不用生薑肉,這樣既可發揮姜皮的利水功效,又可避免熱性的生薑「火上澆油」。

但若是患了風寒感冒,想喝紅糖生薑水緩解病症,生薑最好去皮。生薑皮有礙發揮生薑辛溫解表的作用,且能止汗,有悖於風寒感冒發汗的治療。

有些人吃薑習慣把姜皮去掉,這種習慣好不好呢?

這裡面真有點學問。有句話這樣說:「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原來姜肉與姜皮的性味功效不同,姜肉性溫,可發表健胃、止嘔解毒;姜皮性涼,能夠行水、消腫。

通常做菜的時候,為了保持姜的藥性平衡,發揮它的整體功效,我們不要去掉姜皮,而在做寒涼菜肴時需要用姜來調和寒性,這時就不要用帶皮的姜了。

姜在藥用上是否留皮,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用它來治療風寒感冒,最好去皮,因為姜皮性涼且能止汗,不利於解表發汗。同樣的道理,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不適時,也應去掉姜皮。

那什麼時候用姜皮呢?

姜皮「利水」用來治水腫時就要用帶皮姜,如果水腫患者體內有「熱」比如有口腔潰瘍、口臭、便秘等症狀時,最好只用姜皮,不用姜肉,以免熱上加熱,火上澆油。

姜肉發青是什麼原因?

姜(有點發芽)削皮後,姜肉發青,是不腐敗病啊?能不能用來煮姜泡醋啊?

因為生薑是長在地下的,如果露在外面見光就會變青。如果是買回後變青的,是因為近期氣溫回升,生薑開始生長發芽,在見光時先從發芽處也開始變青。生薑變青不象馬鈴薯變青有毒,可正常食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