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0萬猶太人的日常消遣是什麼?打麻將!

@ 2016-10-28

打麻將是華人常見消遣娛樂之一,誰又想過這歷史悠久的中國國粹,竟在猶太女性聚會上「發揚光大」?學者Gregg Swain花逾5年時間鑽研猶太麻將文化,她接受《蘋果》專訪指,目前全美經常打麻將的猶太人竟然超過50萬人:「無論藝術角度,還是由淺入深的各種變化,麻將太精彩了,每人都應該學懂它!」

Gregg Swain受麻將遊戲深深吸引,花逾5年鑽研其文化歷史。鄭柏齡攝

Gregg是世界少有研究麻將文化的學者之一,著有《Mah Jongg: The Art of the Game: A Collector's Guide to Mah Jongg Tiles and Sets》一書。在紐約長大、本身修讀藝術歷史的Gregg表示,因緣巧合下,5年前首次參觀猶太人在紐約所開設的麻將館,立即被牌上圖案、多變的遊戲方式深深吸引,自此決心投入鑽研。

1920年前後,美國商人Joesph Babcock將麻將從上海介紹到了美國。他寫了一本小冊子,統一了英文術語的規範,取麻將的英文名為「Mah-Jong」,並擁有版權。

「單計美國全國麻將聯盟(National Mahjongg League)已經有50萬會員,大部分是猶太人」,Gregg說,美國商人在1920年代,首次把麻將遊戲由中國帶到美國,包裝成「上流女性」聯誼活動,瞬間傳遍北美;不過,當時保守意見認為,女性不應沈迷玩樂,加上工業時代出現,女性開始投入社會工作,令玩家大減。那為甚麼麻將仍然在猶太社會盛行呢?Gregg解釋,猶太人家庭觀念與華人相似,喜歡多代群居及時常見面,「打牌」成為家庭溝通橋樑。

1937年,紐約全國麻將聯盟首次開放公眾報名,200名參加者中,居然全部爲猶太女性,「麻將遊戲亦成為慈善工具,過去曾經爲巴勒斯坦診所、以至中國軍人籌款」。猶太麻將玩法又稱「美式玩法」,每名玩家先摸13張底牌,跟港式麻將類似,但總牌數較港式麻將多,共有152張,當中包式特有的Jokers,保留「碰」、「槓」,但增加「quint(以五張爲一組,其中一張爲Jokers)」。「胡牌」方式亦較港底麻將多變,玩家打牌時有一本小紅書在身旁,以查看吃胡形態。5年研究期間,Gregg走篇歐美各大博物館尋找歷史資料,令她頭痛是,單單麻將英文譯名已有上百種,「但看到不同設計的麻將牌時,實在太令人著迷」。Gregg找到的麻將牌上,有些畫有中國四大神獸「龍凰龜麟」、有些畫上中式建築物、甚至抗日標語,「為研究中國歷史的人打開另一扇窗」。Gregg讚嘆麻將文化博大精深同時,亦對麻將未獲得重視而感到失望,2010年才學懂「打牌」的Gregg說:「我最大願望是,華人能真正了解、欣賞自己美麗的麻將藝術!」(鄭柏齡/紐約報導)初稿:05:00

麻將曾經在北美風行一時,連「去到海邊都要玩」。鄭柏齡翻攝

Gregg認為,麻將牌上各種設計,是中國全美的藝術品。鄭柏齡攝

進口到歐美的麻將牌左上角寫有數字,方便不懂中文的玩家。受訪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