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國防部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研製工作正按計劃進行,目前已完成設計工作,主船體已在塢內合攏成型,正在開展設備安裝和舾裝等建造工作。
事實上,自去年12月31日,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就證實了中國正在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隨後,關於新航母建造的消息就不斷出現在網絡上。觀海解局記者梳理髮現,自去年12月31日以來,國防部已在發布會上6次就國產航母進行了回應。
資料圖:首艘國產假想圖。
第一次回應:2015年3月
證實中國正在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
資料圖:首艘國產假想圖。
在去年的國防部最後一次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向媒體證實:有關部門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後,啟動了第二艘航空母艦研製工作,正在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
據介紹,這艘航母正在大連進行建造,排水量約為5萬噸級,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搭載國產殲-15飛機和其他型號艦載機,固定翼飛機採用滑躍起飛方式;艦上將配有滿足任務需要的各型設備。
第二艘航母的設計和建造吸收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有益經驗,在許多方面將有新的改進和提高。
觀海解局記者查閱發現,今年8月《科技日報》就曾發文對首艘國產航母與遼寧艦的區別等問題進行猜想。
報道中也引述了海軍軍事專家李傑的觀點,稱:第一艘國產航母的艦島應該會有不小的變化,採用隱形化設計、調整電子設備布局、提高空間利用率已是大勢所趨。相較於現役的遼寧艦,在建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形成戰鬥力的周期會更短。此外,據《南方周末》報道,國產首艘航母可能採取的改進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艦島可能會在設計上有一定改動,提高隱身性能,調整艦島上的雷達電子設備布局,尺寸上可能會有所縮小,從而在一定程上增加飛行甲板面積;
二是對機庫進行重新設計。「瓦良格」號原先在艦艏部的甲板下裝有12枚巨大的SS-N-19重型反艦飛彈,雖然在改裝為遼寧艦時拆除了,但受制於原始設計,無法擴成機庫。
國產新航母在設計上顯然不會再浪費寶貴的艦上空間,必然會對機庫進行重新設計,以搭載更多的艦載機,提高航空作戰能力;
三是對艦上部分艙室進行重新設計。不要小看生活條件的改善,在長期枯燥乏味的海上生活中,良好的生活條件可以大大激發艦員的工作熱情;
四是換裝與052D型驅逐艦上相同的艦載相控陣雷達,更先進的航空控制系統、攔阻裝置、衛星通信系統、電子戰系統、指揮控制系統、自衛武器系統等。
第二次回應:2016年3月
目前該艦正處於建造過程當中
今年3月31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到,最近有網絡流傳的照片顯示,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主艦體部分已經接近完工,離下水的日子不遠了。
對此,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大校回應稱,關於航母的有關情況去年去年12月例行記者會上已經作過介紹。目前,該艦正處於建造過程當中,後續工作要根據建造情況來確定。
此前軍事專家李傑透露,由於採用了模塊化分段建造再整體拼裝的新技術,新航母的建造周期已大為縮短,按正常的時間表推算,大約2017年前後應該可以下水,之後將進行相關舾裝,預計在2018年左右,首艘自製航母就能夠交付解放軍海軍。
第三次回應:2016年7月
相關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
今年7月28日,有記者問及第一艘國產航母的情況,稱美媒有消息透露,中國今年年底將建成第一艘國產航母,中國可能很快將成為航母超級強國。
楊宇軍表示,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將會適時發布有關信息,也願意和各位朋友共同期待。
第四次回應:2016年8月
國產航母既有外在顏值,更有內在氣質
在今年8月例行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最近媒體大篇幅報道了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建造情況,網上還流傳著這艘航母「高顏值」的照片,顯示船體裝配已經接近完成,建造工作接近尾聲。這艘航母離列裝還有多長時間?有沒有時間表?
發言人吳謙笑著回應稱,「我可以授權告訴你的是,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展順利,正在按計劃推進。關於你提到的『高顏值』,我認為只說對了一半,我們這艘國產航母『既有外在顏值,更有內在氣質』。」
據新華社報道,從公開報道來看,首艘全國產航母被稱為001A型航母,標準排水量在55000噸,滿載排水量在67000噸左右,這說明這艘國產航母和遼寧號差異不會很大。
「遼寧號航母與國產航母最大的區別在於兩者定位屬性不同。」海軍軍事專家李傑認為,遼寧號航母主要擔任科研和訓練任務,必要時可具備作戰功能。而新的國產航母從定位上來講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將來主要為執行新的作戰任務服務,特別是中遠海海上作戰的需要。
海軍作戰與裝備專家王雲飛認為,與遼寧艦相比,建造中的新航母最主要的進步有三個方面,一是有更大的機庫容量,因為瓦良格艦原設計有艦空飛彈,占用部分機庫空間,而新航母無此設計;
二是機電系統適配性要更好,遼寧艦機電系統有的是用原設備,有的是後加裝的,在改裝設計時各項戰術技術指標必須有取有舍,而國產航母從一開始就進行整體設計,能發揮現有設備的最大效能;
三是信息電子系統,比如航管系統、戰場感知系統等,國產航母又有了最新發展
第五次回應:2016年9月
航空母艦相關裝備研製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9月29日,楊宇軍在發布會上回應近期網上出現了加固前起落架的新型殲-15戰機,有猜測稱中國未來的航母將採用彈射起飛方式,他表示,這個問題很多軍迷包括一些網民都很關注,我國航空母艦相關裝備研製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據了解,無論是已經服役的「遼寧艦」,還是在建的首艘國產航母,艦載戰鬥機都是採用滑躍式起飛。滑躍式起飛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簡易、維護簡單,而電磁彈射起飛控制比較快捷有力,能夠更有效的適合未來作戰行動的要求。
2015年,美國海軍首次使用電磁彈射,將一輛重達36噸的有輪車輛模擬艦載機,以時速250公里的速度駛過長達90米的彈射軌道,這標誌著電磁彈射設計基本可以使用。
李傑表示,現代化建造航母跟傳統航母建造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採用了分段式建造的手法,即先分段建造再整合組裝。而此次艦艏的安裝,主要是針對滑躍式飛行甲板的拼接。因此,這也意味著要把整個航母的整個飛行甲板貫通起來並拼接完成。
「上翹角度是根據艦載機上艦之後,一系列試飛所獲得的數據,這也是遼寧艦的科研成果。」針對艦艏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上翹12度的滑躍飛行甲板,李傑認為,上翹12度,對於國產航母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