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古代高科技? 神秘凱拉薩神廟建造方法無法解釋 13組圖

@ 2016-10-28

全球主流媒體向來習慣掩蓋真相,在學術屆也一樣。然而,一些科學家表示,在地球上,已千年以上的古文明其實是擁有相當高度先進精密的科技。事實證明,就算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古文明遺址依舊無法被模仿複製。

凱拉薩神廟(Kailasa Temple),位址於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重鎮內的愛羅拉石窟內(Ellora Caves in Maharashtra),幾世紀以來讓學者和觀光客為之著迷的千年文化遺產,主流學者給予的評價卻很落漆,然而,這些古文明建築技術成就是很難想像的,看過的人都試著想理解,沒有現代化科技設備,凱拉薩神廟的岩鑿技術是怎麼被完成的?

凱拉薩神廟,傳說是模擬印度最重要的主神「濕婆神(Lord Shiva)」所隱居的神山「凱拉薩山」的象徵。神廟位於三十四座石窟中的第十六窟,是所有岩鑿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鉅作。主流派學者指出建造時間大約在西元後第五到第十世紀之間,但更多非主流的研究者卻認為應該是更早的古文明建築。

很多研究者相信凱拉薩神廟是用垂直挖掘方式開鑿成功。他們一開始就是從頂端的大圓石向下進行切割挖掘,於是成就了地表最強結構體的神廟。重點是他們怎麼做到的?愛羅拉石窟的古代建築師是用什麼方式挖掘的?主流學者卻說這些岩鑿洞穴是用槌子,鑿子和尖型工具建造出來的。

根據美國西方神祕學者H.P. Blavatsky說法,很多古代神廟的建造時間遠比學者們所認知的時期還要追溯更早。

印度知名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M.K. Dhavalikar博士,「Ellora」一書的作者,他提出聖地和神廟是結合不同時期的建造過程,最後才呈現後來的建築風貌。

在「第十五石窟,印度教石窟」西牆的穿孔石窗上有八世紀婆羅米梵文的刻印銘文,然後經過日曬雨淋,大部份文字早已損壞不完整。然而,它提供了拉什特拉庫塔王朝(Rashtrakuta)的血統證明,第一世創建者丹蒂跋摩(Dantivarman),但地陀伽(Dantidurga)也有石窟造訪記錄,因此,愛羅拉石窟被考證存在於第八世紀中期。(資料來源:Cave Temples of Ancient India)

當然啦,這只是證明石窟是存在於八世紀,因為有那個時期的銘文。在「第三十三石窟,耆那教石窟」的石柱上的銘文現在已多數損毀,殘存的文字大約可考證建造日期約在九世紀。(資料來源: Cave Temples of Ancient India)

千年之前,無論是誰建造出這些壯麗的洞窟,想必不是一般的鐵鎚和挖鑿工具變造出來的,就像地球其它文明歷史中令人驚嘆和難以解釋的建築物一樣,總是在考古學家們之間造成不小的轟動,因為沒有人可以說明真相。

再仔細看看這些羅拉石窟吸晴的照片,真相是不是古代本來就擁有高度的智能科技呢?才讓這些古文明建築之作誕生的,那麼,就留給客倌「客觀」您自個兒,去細細品味了!

來源:Ancient Code


相关文章